高中地理《风沙地貌》教案

 2024-12-24 19:15:01  阅读 130  评论 0

摘要: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风沙地貌的概念、次级地貌类型、分布区,知道风沙地貌形成原因。2.通过观察野外或户外地貌景观、观看视频、地貌模型和景观图等,提高对地貌类型的辨识能力。3.能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地貌,将理论应用于生活实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风沙地貌的概念、次级地貌类型、分布区,知道风沙地貌形成原因。

2.通过观察野外或户外地貌景观、观看视频、地貌模型和景观图等,提高对地貌类型的辨识能力。

高中地理《风沙地貌》教案

3.能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地貌,将理论应用于生活实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风沙地貌成因及分布地区。

难点:风沙地貌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地图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媒体导入。播放纪录片《航拍中国》中的片段,视频为我们展示了壮观的新疆魔鬼城,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魔鬼城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1.风沙地貌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阅读教材找出风沙地貌的相关概念。

学生回答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2.风沙地貌的分布地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风沙地貌的概念,试推测我国风沙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

学生回答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教师活动出示《风沙地貌分布》图,验证学生观点。

过渡风沙地貌按其形态和成因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3.风沙地貌的分类

(1)风蚀地貌

教师活动展示风蚀柱、风蚀蘑菇景观照片,引导学生思考:风蚀地貌的形成原因。

学生回答地表沙粒在大风作用下冲击和摩擦岩石形成的地貌。

教师讲解风蚀蘑菇的形成,先是突起的孤立岩石,因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从而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2)风积地貌

教师活动展示沙丘景观照片,引导学生思考,风积地貌的形成原因。

学生回答被风搬运的物质,在某种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地貌。

教师活动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会产生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埋没房屋、道路、侵占农田、牧场。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展示《西藏米林县丹娘沙丘景观及位置示意》图,同时展示丹娘沙丘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丹娘沙丘的沙源地及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以地理小组为单位,讨论5分钟,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生总结沙源地:滥砍、滥伐、滥牧导致区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此处河谷变宽,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沙滩和沙洲裸露,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沙源。

形成原因:每年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搜集雅丹地貌相关资料,在下节课分享交流。

五、板书设计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高中地理《风沙地貌》教案】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703888.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1053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