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2016年修订版)》分析,2017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与往年考试相同,初中学段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初中化学专业知识和初中化学教学论相关知识。
中公教育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
1.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
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C.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和有色物质反应
答案C。解析: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粒间是有间隔的,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的,固态物质中分子也是运动的;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活性炭结构疏松,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吸附作用是物理变化。
2.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 B.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C.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 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解析:A.表示一个氮气分子,错误;B.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硫为x,O显-2价,那么x+(-2×3)=0,x=+4,正确;C.②带正电荷为阳离子,⑤得到一个电子,带一个负电荷,为阴离子,因此错误;D.④和⑤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化学性质不同,错误。
3.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答案D。解析:A.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A正确。B.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故B正确。C.物质热胀冷缩,分子之间有空隙,故C正确。D.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物质的形状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故D错误。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D。解析:依据溶解度曲线,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甲乙的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定量关系不确定,无法比较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故B错误;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采取升温的方法,故C错误;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甲和乙的溶液质量各100g也相等,故其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正确;故选D。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组成一定发生改变
C.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D.化学变化发生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答案B。解析: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组成可能不变,而可能是物质结构发生了改变。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故选B。
7.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时,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
B.固体药品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后,先将酒精灯熄灭再把导管从水槽中移除
答案C。解析:A.测定溶液的pH时,测定溶液的pH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B.称量固体药品时,应该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的药品应该放在小烧杯中称量;C正确;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除再将酒精灯熄灭,以防止倒吸。故选C。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2017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初中化学考题精练】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