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 中总体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大体脉络是怎样的?

 2024-12-24 04:39:01  阅读 941  评论 0

摘要: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咬文嚼字》行文脉络之浅见|咬文嚼字朱光潜反对党八股的行文脉络如

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咬文嚼字》行文脉络之浅见|咬文嚼字朱光潜

反对党八股的行文脉络如下:

1、学习本文纲举目张、结构严谨的论证特点。

《记念刘和珍君》 中总体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大体脉络是怎样的?

本文以反对党八股立论,作为统领全篇的纲。依据论述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题,即“清算党八股,清除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藏身的地方”。第二部分,具体分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分析其根源并指出克服的方法。第三部分,指出反对党八股的重大意义。全文纲举目张,主题鲜明,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第一部分,作者开宗明义:“我现在想讲的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怎样拿党八股做它们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它们还可以躲起来。

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短短数语,就把反对党八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呈现了出来。接着,分析了形成党八股的历史原因,又照应主题,指出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一下党八股的坏处在什么地方”。

如何分析 作者幽默地说:“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状吧。”这句话是第一部分的结尾,又具有照应和过度的作用,由此引出了第二部分,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2、学习本文“分项列举,边破边立”和“摆情况—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的论证方法。

第二部分,是对党八股八大罪状的具体分析,也是全文的重点。作者运用“分项列举,边破边立”的方法,一条一条列出党八股的罪状。对于每一条罪状的陈述,大体上是顺着“摆情况—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的思路展开的,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和论证力量。

朱光潜的随笔《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课本的经典篇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备课资料(如人教版教师参考书)对这篇文章行文脉络的分析要么言之不详,要么含糊不清。 人教版教师参考书对文章的脉络解读为:第一部分(第1至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其中,第1、2段举出《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说明“你这”式、“你是”式、“你有”式三种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第3、4段举出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5段举出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第6段举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为例,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第7段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结。指出读者应从文章所阐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潜心琢磨的好习惯。

 仔细分析这番解说,我们不免有这样的困惑:文章的第一、第二部分内容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联,按照论说文的结构,它们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是从两个方面说明我们阅读和写作要讲究文字的谨严,还是以“要使用好文字的联想意义”来解说“文字和思想感情之间有密切关系,斟酌文字实质上就是调整思想感情”的原因

 还有的资料认为:这篇随笔的中心论点是第三段中出现的“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因为“文字和思想感情之间有密切关系,斟酌文字实质上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文章为了说明这一点,第1、2段举出《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是说明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第3、4段举出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文字增减,意味不同;第5段举出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以下第7、8段文字是说明阅读或写作过程中,不能体会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或不能准确创造性地使用文字,主要是因为不能很好地理解文字的联想意义。固然,将第1至5段中所举之例分成文字使用的三种类型,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一点,句式使用又能否可以归入文字使用的范畴呢 仔细探究一下,我们不难看出,郭沫若改字之例与贾岛斟酌“推敲”之例实际上都属于文字的选择问题,只是郭老将“是”“有”改为“这”,有妥当与不妥之别,因为表达的情感不同,句式使用要符合汉语的表达规范;贾岛使用“推”和“敲”字,都是可以的。只是两字所体现的意境有所不同。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针对同一现象重复举例呢 再者,第1至5段中所举之例既然可以看成文字使用的三种并列类型,为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要在郭老改字这一举例分析之后提出 作为文章的重要论证观点就应该统摄下面的论证材料,这才符合议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

 那么,这篇文章从一般论说文写作的角度是否可以对其写作脉络作如下梳理:

 文章的中心观点是“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一观点的提出是由郭沫若改字妥帖和不妥正反两方面之例引出的。由具体事例引出自己的观点,这恰是随笔所常用的手法,如邓拓的《不求甚解》、林庚《说“木叶”》等都是这样的写法。至于第二段中所引《水浒》《红楼梦》中例子只是用来分析将“是”改为“这”所表达的情感会有所不同。观点明确以后,文章必然要分析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即为具体论证阐述内容。一是“文字和思想感情之间有密切关系,斟酌文字实质上就是调整思想感情”,作者以王若虚删改“李广射虎”一段文字所造成情感意蕴不同和贾岛用“推”和“敲”所营造的意境不同来进行论述。二是“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尤其是联想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第6段举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是从正面阐述苏东坡能善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所以能点铁成金,使诗句意蕴丰富;第7段从反面论述现在人往往误用文字的联想意义而生流弊,陷入“套板反应”。这两段内容显然分别从阅读和写作两个角度来论述的,与分论点内容相照应。文章最后一段,即第9段,作者在充分论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要想“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就必须要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这样文章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脉相承,眉目清晰,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论述周密透彻,堪称随笔中经典之作。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记念刘和珍君》 中总体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大体脉络是怎样的?】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695134.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1456秒, 内存占用2 MB, 访问数据库28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