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明确提出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9年11月2日下午,正在上海考察的总书记来到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沿滨江栈桥察看黄浦江两岸风貌。指出,这里原来是老工业区,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今,“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对于城市治理,应下足“绣花”功夫。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专家解读
城市治理应下足“绣花”功夫指的是城市治理应该从精细处着手。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只有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才能让治理的针脚更细密,城市的运行更顺畅。
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都是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这些方面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感受。而现实生活中,城市治理却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城市病、噪音污染、棚户区、城市内涝等都极大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阻碍了政府城市治理能力的彰显。城市是人民的居住之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想做好城市治理,应关注群众需求,唯有如此,才能提升治理的科学有效性,找到精准治理的发力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是城市治理的底色。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治理好不好,老百姓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城市治理应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近些年,棚户区改造、河长制、“厕所革命”等城市治理新举措正是关注到了群众感受,所以才能够大受好评。
二、科技为助,是城市治理的抓手。信息时代,城市治理离不开科技发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应用到城市治理领域,通过实现对治理全民性、全时段、全要素、全流程的覆盖,为智慧城市打开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也应注意,城市治理的精细化不能简单等同于对科技的依赖,而应建立在精打细算、追求效益的基础上,避免资源投入的浪费和低效。
三、部门联动,是城市治理的保障。城市治理的问题涉及各个方面,问题解决也应依托多个部门,摆脱“九龙治水水不治”的弊端,理清部门权责,做好具体分工,同时又发挥部门合力,对于城市治理多方发力,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让城市治理更高效、更具长远性。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城市治理,下足“绣花”功夫】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