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面试题:守规矩是立身处世的底线

 2024-12-23 01:06:01  阅读 120  评论 0

摘要:目前,交通事故率只增不减,而这背后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在于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人见缝插针、乱穿马路,机动车随意变道、鲜有礼让,非机动车逆向行驶、横冲直撞,这是国内很多城市交通现状的真实写照,其实这也侧面反映出人们不守规矩的危害是多么严重。要想解决本质问题,

目前,交通事故率只增不减,而这背后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在于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人见缝插针、乱穿马路,机动车随意变道、鲜有礼让,非机动车逆向行驶、横冲直撞,这是国内很多城市交通现状的真实写照,其实这也侧面反映出人们不守规矩的危害是多么严重。要想解决本质问题,还是要从规矩抓起,让人人都能够守规矩,社会才会向着有序、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题目预测:

有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请结合现状谈谈你对规矩的理解。

公考面试题:守规矩是立身处世的底线

题目解析:

规矩在百度词条里的意思是指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现在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 这一次最先出自《荀子·礼论》和《红楼梦》当中。当下社会中,对于规矩这个词我们也不陌生,规矩是什么呢,其实通俗的来说规矩就是制度,规则,就是我们对现存做人做事的原则与要求。题干中有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强调的就是要守规矩。人人只有做到守规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人生阶段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时刻做到讲规矩,社会方可向着有序的方向去发展,正如前进的车轮,讲规矩才能消除脱轨的可能。

讲规矩也并非一天能够养成,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其约定俗成的规矩,但是很明显当前社会中我们存在着诸多不讲规矩,甚至逾越规矩和底线的人。大家都清楚中央在打老虎的过程中,我们公职系统里出现了一些违反党纪国法的官员,如严书记、徐才厚等,正是因为他们在公职工作中漠视了党纪党规,国家法律,不仅让政府蒙羞,人民利益受损,也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还有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民众逾越规矩的典型,如中国式过马路,似乎很多人已经忘了经常在身边发生因为闯红灯引发车祸的流血事件,总是认为不是自己不必怕,一群人大摇大摆穿过马路,对于红绿灯的存在仿佛是当做看不见的空气一般,其实本质上这何尝又不是对于规矩的漠视。当然,还有典型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商家不会不知道三聚氰胺的危害,但是利益面前他们又忘了规矩,选择奋力一搏,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将造成数以万计的婴儿可能患病甚至死亡,他们也低估了不守规矩的代价,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既然违反规矩,就要接受惩罚。

讲规矩看似如空气,然而规矩对我们而言则实质应是鱼儿与水的关系,生活中讲规矩才能如鱼得水,一切都能够顺利运转,不至于倒退。而工作中讲规矩才能牢记工作规章制度,让我们对于规章制度心怀敬畏,时刻牢记底线,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将来公职工作中才能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情遵守原则,而不是意气用事,亦或者按人情办事。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有了规矩的约束,才愿意脚踏实地,而不会揠苗助长,急于求成,会更加明白过程的体验是多么的重要,知识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久久为功。

规矩似乎已经不简简单单地存在,而是我们需要对规矩有敬畏之心。而真正要想做到讲规矩,最直接的就是在心态上要发生转变,对于规矩要不仅有敬畏,更要牢记规矩所带来的原则和底线,形成规矩常在嘴边挂,脑袋想,腿上做的状态,要让自己有所畏惧,而不是无知者无畏。当然,社会中如此多的不讲规矩的事件和人,单单从个人心态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外力进行约束,要不断完善处罚规定,让不守规矩的人也要受到漠视规矩的处罚,万不可轻易跳跃,否则规矩的权威无法树立,另外我们也可以对于守规矩的人给与积极的奖励,让人们意识到讲规矩才能越走越远,而不守规矩只能故步自封。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公考面试题:守规矩是立身处世的底线】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678610.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406秒, 内存占用1.99 MB, 访问数据库22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