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学设计

 2024-12-21 19:45:01  阅读 914  评论 0

摘要:《忆江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的意境,在具体情境中和对比感受中体验江南乐曲的风格特点并喜爱江南风格的音乐。过程与方法在感受、对比、探究中能初步达到两声部的和谐统一。知识与技能在视听唱等活动中,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唱出这首歌的韵味,能够

《忆江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忆江南》教学设计

感受诗词的意境,在具体情境中和对比感受中体验江南乐曲的风格特点并喜爱江南风格的音乐。

过程与方法

在感受、对比、探究中能初步达到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知识与技能

在视听唱等活动中,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唱出这首歌的韵味,能够识别连音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达到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欣赏江南风景

师:我们欣赏过皑皑白雪的北国,也了解过波涛汹涌的东海,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地方,(播放江南六大古镇风景图)大家猜这是哪里?(江南)

2.朗读《忆江南》,引出课题

师:江南的水是清秀灵动的,江南的山是秀丽多姿的,我不由得想朗读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忆江南》

老师朗读歌词,学生初步感受歌词的内容。

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的朗读真是太有感情了,我仿佛看到了江南的江岸红花、碧水蓝天,不由得想高歌一曲,同学们注意听,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二)新课教学

1.老师范唱歌曲《忆江南》,学生听后说说歌曲给来的感觉(旋律婉转优美,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2.播放音乐,轻声哼唱歌曲。(出示歌谱图片)

师:真好听!让我们试试一起跟着音乐,看着歌词轻声地哼唱一遍吧。

3.用lu哼唱歌曲的旋律。

4教师.带领学生用柯尔文手势唱谱。

5.了解连音线

(1)教唱风景就曾谙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谙字,它有一个圆滑线,一个字有很多的音一起连起来唱,叫做一字多音

师范唱,学生哼唱

(2)教唱能不忆江南,忆江南。

师:我们还要注意这个能字(圈出来),它也是一字多音,要唱的圆滑,连贯。把这两句连起来唱一遍。

6.学生随琴轻声哼唱整首歌曲。

7.请学生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指导学生用渐弱渐慢来演唱,唱出对江南的无限深情与回味。

8.完整地唱歌曲。要求:音量轻一点,气息连一点,表情好一点,用歌声表现对江南的无限赞美。

9.总结江南音乐艺术的特点:细腻、婉转、柔美、富有情韵。

(三)巩固提高

1.完整学唱二声部

(1)学生唱第一声部,老师示范第二声部

(2)学生跟琴学唱乐谱

(3)加入歌词演唱

(4)老师演唱第一声部,学生演唱第二声部

(5)老师指挥,学生分组分别演唱第一、第二声部

(6)老师指挥,小组互换演唱

2.欣赏舞蹈《小城雨巷》,从曼妙的屋子中体会江南灵动、唯美的画面。

师:在2007年的春节晚会上有个舞蹈《小城雨巷》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个舞蹈表现的是富有江南特色的雨,因为有了雨的滋润,江南才变得那么灵动、湿润,舞蹈音乐也运用了江南序曲的一些音调制作,拉弦乐器的运用独具匠心,很好的表现了江南的委婉与柔美。我们欣赏一下,舞蹈家们是怎样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的。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诗、歌、舞等几个方面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让我们为生在江南,长在江南而自豪,让我们为使它变得更加美好而一起努力,让我们一同起立,再一次赞美江南,歌唱江南!再一次深情地说一声:我爱你,美江南!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忆江南》教学设计】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660998.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665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