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是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勘查地球物理(物探)和勘查地球化学(化探)科研创新基地,担负着我国地学领域中勘查地球物理与勘查地球化学两大学科的研究开发及推动相关技术进步的任务,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物探与化探两大学科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的集散地和辐射源。
在职职工3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3人、辅助人员101人。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任职资格129人、中级人员72人、初级人员72人,具有博士学历3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52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120名。科研人才中,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部级人才计划7人,省级人才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
优势研究领域包括弹性波场探测、电(磁)场精细快速探测、位场探测、地下物探、多元信息集成与可视化、深穿透地球化学与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生态环境地球化学与多目标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应用基础地球化学与分析测试、油气物化探理论与方法技术。
副所长徐刚峰研究员
副所长胡平研究员
副所长徐龙强高级工程师
所长、党委书记韩子夜研究员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是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是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电磁法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勘查监督检测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依托单位,也是全国拥有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8年,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共承担(参加)各类科研、地调项目58项,项目经费总计0.96亿元。其中国家科技项目(课题)30项,经费4815万元;地质调查项目22项,经费3088万元;省级财政专项6项,经费1667万元。
全年有8项科研成果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其中5项成果被评为优秀,3项成果通过验收(不评定等级)。
2008年度重要研究成果
辽宁丹东—大连地区航空电磁法测量:属地调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孟庆敏、李文杰、李军峰、高卫东、陈晓东、赵毅等。项目获得了高质量磁测数据,编制了航磁、航电剖面平面图、△T等值线平面图;提供了局部异常解释推断一览表、推断区域地质构造侵入岩分布略图和找矿靶区预测图;编制了三种频率的航电视电阻率平面图,并据此圈定了海侵界线,对测区内构造模式提出了新认识。为丹东—大连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地质评价工作提供了区域地球物理调查资料。
Y12航空物探综合站
大勘探深度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研制方案预研究:属地调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李文杰、李军峰、孟庆敏、高卫东、丁志强、吕国印等。项目对国外双极性正弦波脉冲类型及方波类型的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研制和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做出了较全面的技术评述,对国内早期的时间域航空电磁方法技术研究进行了归纳,为我国今后研制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基础资料;对我国今后开展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研制的方案,提出了具体建议,为国家高新技术重大计划(“863”)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研制课题的设立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照。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属省部招标项目,主要完成人员:张勤、马更田、樊守忠、孙晓玲、范辉、胡瑞莲、张芳、李淑娟、胡外英、张雪梅等。项目制定了71种分析指标的16种分析方法的配套分析方案。首次实现了多目标地球化学样品71种元素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分析,首次取得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丰富、高质量的地球化学资料等4项创新性成果。
项目组科研人员在讨论问题
项目组人员在机舱内作业
中心实验室分析测试大楼
X射线荧光光谱仪
青藏高原非地震油气勘探方法技术综合研究:属国家油气专项,主要完成人员:胡平、钟清、方慧、孙忠军、刘畅往、李晓昌、卢景奇、高宝屯、肖都、郭友钊等。项目系统总结了羌塘、措勤等主要含油气盆地沉积地层、基底及火成岩体的物性特征,分析了盆地内可能存在的主要密度界面、磁性体及低阻标志层。提出在青藏高原应用非震物探技术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地球物理前提,以重、磁、电为主的综合非震物探技术可以对新生界、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为主体的三个构造层,以及火成岩体进行半定量、定量描述;开展了方法试验;全面分析总结了重、磁、电及油气化探等非震勘探方法技术解决不同地质目标体的有效性及局限性。初步总结了适于青藏高原油气勘探工作的非震技术有效组合方案。
阵列式轻便电磁方法应用试验:属地调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林品荣、徐宝利、郭鹏、郑采君、石福升、李勇、李建华等。项目历时4年,采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究开发的阵列多频相位激电、阵列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时间域激电中梯等物探方法技术,分别在西藏、内蒙、福建、北京、海南、云南、湖北和广西等8省(区、市)的15个矿区开展了试验应用工作。除在已知矿体上获得明显的物探异常外,还在未知区发现了多个物探异常,后经钻探及工程验证,为矿致异常引起,为矿区的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野外住地
羌塘盆地野外测量工作照
某铅锌矿区阵列相位激电(90m深度)与地质综合成果图
铁矿石和铬铁矿石标准物质研制:属地调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程志中、顾铁新、黄宏库、刘妹、鄢卫东、张勤、樊守忠等。项目完成9个铁矿石中14个元素和4个铬铁矿石中18个元素,共两个系列13个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填补了我国尚无这两种矿石低含量标物的空白。
富钴结壳铂族元素标准物质研制:属大洋矿产资源研究项目课题,主要完成人员:顾铁新、王毅民、高玉淑、王晓红、鄢明才、史长义等。项目按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要求,研制了两个具有超细粒度的富钴结壳铂族元素标准物质MCPt-1和MCPt-2。测试项目达68个,确定了Pt、Ru和Os两个铂族元素的保证值,3个铂族元素的参考值和其他主、次及痕量共62个元素的信息值。本批标准物质将成为世界上首批大洋矿产资源的PGE标准物质系列。
标准物质样品及生产许可证
外国专家参观标准物质展室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