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的历史文化

 2024-12-21 02:09:01  阅读 80  评论 0

摘要:剧本《荆山楚源》剧本《荆山楚源》讲述了3000多年前楚先王熊绎与湖北荆山地区人民劈荆斩棘,使楚国从一个弱小之邦发展壮大成“春秋五霸”,具有很强的历史性。该剧中描述的鄂西北一条由南折北而东的大荆山,反映的是襄阳市保康、南漳一带荆山人民的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剧本《荆山楚源》

剧本《荆山楚源》讲述了3000多年前楚先王熊绎与湖北荆山地区人民劈荆斩棘,使楚国从一个弱小之邦发展壮大成“春秋五霸”,具有很强的历史性。该剧中描述的鄂西北一条由南折北而东的大荆山,反映的是襄阳市保康、南漳一带荆山人民的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荆山楚源》成为襄樊的一个文化品牌。

地名由来

保康的历史文化

保康作为地名,溯其来历,清同治丙寅年板存东山书院出版的《保康县志新纂》一书有载:“赵宋太祖时置保康军,邑名始此”这里的“军”非指军队,而是指宋时的地方行政区划名。当时以“军”为邑名者有两种:一种与州府同级,隶属于“路”;一种与县同级,隶属“州”。保康原属房县,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则属前一种。

清光绪初年,原南(漳)保(康)交界处的界山曾修一祖师庙,朝向保康——侧的庙门,石横额上有“用康保民”四个大字,暗寓以保康为县名乃取“保障人民安居康乐”之意。“保康”二字虽属颂美吉祥之词,可是保康之域系房县的边远山区,是省内外流民逃荒避难之所。鉴于房县辖境辽阔,县令鞭长莫及难以施治,上奏朝廷,提议割地分置。朝廷采纳其建议,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4月)析房县东境宜阳(保南)、修文(保北)二里,方置保康县,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保康版清明节传说

相传荆山有一个书生,书生的父亲为了让他能够继续读书求士,不幸被树木砸死。书生安葬了父亲后外出考学,到了清明节那天也没有给父亲的坟墓上插清明吊。有一日夜里,书生梦见父亲,父亲指责书生不孝。听罢,书生赶快跪下给父亲磕头,承认自己的过错。第二年的清明节前夕,书生给父亲的坟墓上插满了清明吊,以弥补自己的过错。从此,不管是再忙的荆山农人,还是孤身在外的异地学子,总要在清明节前回到故里,在亲人的坟墓上插满清明吊。保康清明节祭祀活动注重感恩前辈,教育后代要孝顺父母。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保康的历史文化】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650430.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448秒, 内存占用1.97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