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他提出大学的终极目标是( )。
A.明明德 B.止于至善 C.化民成俗 D.明人伦
1.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大学》相关知识。《大学》强调大学的目标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即恢复和发扬人先天的善性,以达到修己的目的。修己是为了治人,故大学教育的第二个目标是“亲民”,即推行德治与仁政,即推己及人,使民众去其“旧染之污”,臻于善的境界。《大学》所要求的最高目标是“止于至善”,亦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所以选择B。
选项A,“明明德”即恢复和发扬人先天的善性,以达到修己的目的。
选项C,“化民为俗、其必由学”是《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选项D,明人伦是孟子的教育目的。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古代社会的教育
2.在教育问题上,尤其道德教育,强调尚志养气和意志锻炼,主张“舍生取义”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儒学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与其名言的匹配。“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和道义都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二者不能并有,即便牺牲生命,也要保全道义。生死与荣辱发生矛盾时,志士仁人宁愿光荣而死,不愿屈辱而生。死虽可恶,但还有比死更可恶的行为,就不应该避死而苟活,那就要舍掉个人的幸福以至生命,实现其道德理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自《孟子》,所以选B。
选项A,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
选项C,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提出性恶论。
选项D,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主张兼爱、非攻。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3.美国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假如让我把教育心理学仅归纳为一句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说明( )。
A.教师最重要基本功是了解学生,找到教学起点
B.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C.善于启发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D.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题干中这句话说明心理学家已经意识到学习者已有知识水平的重要性,因为原有知识是我们同化新知识的前提;强调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储备,因此选A。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基本理论-一般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4.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
A.评价目的不同 B.评价方法不同 C.评价内容不同 D.评价主体不同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分类。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将教学评价分为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者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目的在于评定学生成绩、检测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确定后续教学活动的起点、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选项A,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根据评价目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选项B,根据评价方法不同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选项C,根据评价内容或者标准不同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选项D,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由此可见,选A。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学-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分类
5.下列概念解释有误的是( )。
A.感知:是人脑对从前所从事的活动对象的反应
B.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反应
C.概念:反应的是活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关系
D.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关系和内在规律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感知觉的含义。感知:即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体属性的反应。无论感觉还是知觉都是对正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应,而不是从前所从事的活动对象的反应。故A不对。
选项B,表象是事物不在前面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选项C,概念是人脑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征形式。
选项D,一个命题就相当于一个观念,它是我们能够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的意义单元。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
难度系数★★
知识点心理学-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感觉概述
6.一份合乎规范的教案,其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概况,教学进程,板书、板画设计或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 )。
A.教学目标 B.教学重点 C.教学方法 D.教学后记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案的组成部分。课时计划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案,它是对一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作出的系统的书面设计。在上课之前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教案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
(1)概况。包括课题名称、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课型、教学方法、教具等。
(2)教学进程。这是教案的主体部分,包括教学步骤及其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师生的活动等。
(3)板书、板画设计。这部分是对教学进程中的板书、板画的内容和运行顺序等作出专门的设计。
(4)教学后记。这部分是教师在课后才填写的,是教师对所上的课进行的小结或者教学随感。填写教学后记有利于总结教学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及时改进教学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故答案选D项。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
7.人们从光亮的环境进入山洞,逐步产生的暗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
A.选择 B.顺应 C.降低 D.提高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感觉的一般规律。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在视觉方面表现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指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暗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强变弱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提高的过程。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8.“虚心涵泳”是朱熹的读书法,此处“涵泳”是指读书时对应( )。
A.细心玩味 B.融会贯通 C.敬守此意 D.收敛此心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朱熹的读书法共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虚心涵泳即:所谓“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要先入为主,牵强附会。读书中发现了疑问,“众说纷纭”,也应虚心静虑,切勿匆忙决定取舍。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因此选A。
选项B,应该符合熟读精思:“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又说:“书始渐未知有疑,其次渐有疑,再其次节节有疑,过此一番之后,疑渐读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
选项C,应该符合居敬持志:朱熹继承了程颐“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之说。“敬”的本义就是恭敬,不放肆。在这里,“敬”是端正态度,就是说,诚心诚意、兢兢业业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读书也不例外。居敬也就是要从内心中严格尊崇礼法,专一有恒,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要排除杂念,不受外界诱惑,所以“敬”又通“静”。心静自然诚,诚心诚意、兢兢业业地去学习,去做事,个人修养也就能顺利提高了。“持志”是要有坚定志向。朱熹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要立定学圣贤之道、修身复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古代社会的教育
9.下列选项符合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的是( )。
A.直接的知识要优于课本的知识,故书本知识应予以摒弃
B.打破学科组织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
C.儿童经验固然重要,但学科课程体系也不可破坏
D.打破学科知识的界限,按照儿童的兴趣组织课程内容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陈鹤琴对课程论的概括表述。他认为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陈鹤琴所谓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就是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1)“活教育”的课程原则。
①按照国家教育部统一颁布的课程标准。
②根据当地儿童与环境实际需要情况而灵活安排。
(2)“活教育”的课程编制阶段。
①采用大单元编制。
②除国语及算数外,用大单元及活动中心编制。
(3)“活教育”课程类型。活教育的课程类型也叫做“五指活动”,主要包括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选项A,“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摒弃书本,只是强调为历来教育所忽视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而书本知识则应试现实世界的写照,应能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并能够反映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特点。说法错误。
选项B,陈鹤琴认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在学前和小学阶段,他们还未形成科学概念,如按学科分类的形式组织课程,必将与儿童的生活和认知习惯相背离。因此“活教育”的课程打破学科组织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说法错误。
选项C,陈鹤琴认为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选定的。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随时更改的。
选项D,打破学科知识的界限,按照儿童的兴趣组织课程内容描述的是活动课程。
故此题选B。
难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起源和发展-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10.教学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验课程。经验课程又称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的价值,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就是学生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课程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活动课程。因此,B选项正确。
选项A,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千百年来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遗产。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学科课程最大的特点。
选项C,学生课程为干扰选项。
选项D,教师课程为干扰选项。
因此,选项ACD均为干扰选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河南教招历年考题之单选题】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