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地震天津死多少人

 2024-12-20 19:18:01  阅读 838  评论 0

摘要:内容提要:7月28日,对于天津人民来说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34年前的这一天,受唐山大地震的波及,我们这座城市饱受创伤。为了增强防震减灾的意识,《天津市防震减灾条例》中明确规定:每年7月28日所在周,全市集中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7月28日,对于天津人民来说是

内容提要:7月28日,对于天津人民来说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34年前的这一天,受唐山大地震的波及,我们这座城市饱受创伤。为了增强防震减灾的意识,《天津市防震减灾条例》中明确规定:每年7月28日所在周,全市集中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7月28日,对于天津人民来说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34年前的这一天,受唐山大地震的波及,我们这座城市饱受创伤。为了增强防震减灾的意识,《天津市防震减灾条例》中明确规定:每年7月28日所在周,全市集中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将组织地震、科技、教育、新闻、文化等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的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在第10个防震减灾宣传周来临之际,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天津市地震局震害防御处、法规处处长刘允秀,请专家向市民介绍一些防震减灾的常识,力争做到“防震减灾,从我做起”。

A回忆那场伤痛挥之不去

76年地震天津死多少人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天津市也受到了波及,那场地震让毗邻唐山的宁河县、汉沽区受灾最为严重,中心城区也遭受了惨重的破坏,总体房屋破损达到60%,全市死亡人数达24000余人,仅中心城区和塘沽区就有4000多人因灾死亡。

今天走在天津的南京路上,每每看到那座抗震英雄纪念碑时,心中都有一丝感伤,走近细细观看那一幅幅浮雕,会把人重新带回那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日日夜夜。和天津市民聊起这些时,仿佛昨日就在眼前,每一个经历过它的市民都能讲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防震棚”这个词就像一个标签,永远凝固在那个特殊时期。那场地震也让天津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处于停滞状态,令国民生产总值五年内徘徊不前……哭泣过、悲伤过、疼痛过,所有的伤痛过后,人们从中看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总结着这场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思考着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等等。

B今天防震减灾从我做起

2001年,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天津市防震减灾条例》,这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规定了每年7月28日所在周,全市集中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今年的主题是:防震减灾·从我做起。刘允秀处长向记者介绍了今年宣传教育活动的几大亮点:

今天,2010年防震减灾宣传周启动仪式将在和平路胜利公园举行,面向市民开展宣传活动,并接受市民的相关咨询。

防震减灾将走进社区、走进田间。市地震局要求各区县地震办在社区、乡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巡展活动,将借助展板、LED显示屏等媒介,力争让每一位市民深入了解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

本市各主流媒体将通过自身的优势向市民推广介绍防震减灾相关知识,力争让市民通过媒体的宣传掌握一些应急常识。

宣传周期间,还将在全市各中小学开展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活动,提高学校应对地震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救互救的能力。本市已连续多年在学校中开展科普示范校建设活动,每年各区建设三所这样的学校,尽快实现校园的全覆盖,对于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防震减灾周期间,本市还将组织中学生前往天津市地震观测台进行夏令营活动,普及地震相关常识,练就应对灾害的技能。

今年7月底至8月底,市地震局牵头各区地震办将在市民中间进行问卷调查,希望市民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地震防御知识,同时也摸清市民对于地震知识掌握的程度,市民防震减灾意识中的薄弱环节将进行加强。

C保护树立自主防灾理念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市民究竟该怎么办?刘允秀处长给出的答复是:树立自主防灾理念,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自然灾害,要有战胜地震灾害的勇气。

预报地震至今仍是全世界尚未攻破的课题,人们无法像预测天气一样预测地震。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个人都无法准确预测地震是否会来临。地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旦遭遇地震,一定坦然面对,要建立起“自己生命靠自己保护”的理念,当地震发生的一刹那,应该做出准确的判断,主动采取措施先保住自己的生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去保护他人。记者也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询问了刘允秀处长。

遇到地震,是躲还是跑?

刘允秀:准确的回答应该是要根据你当时所处的环境做出正确的决定,可跑的就跑,可躲就躲。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发生了地震用不着跑。造成破坏性的地震毕竟是少数的,随着我市建筑抗震性越来越高,发生房倒屋塌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少,地震发生时,在房间内找到一个三角型空间躲避会更加安全。以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为例,距离震中不远的成都市,没有发生一起建筑物倒塌事故,这是因为我国对于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明确的规定,如天津建筑的抗震裂度要达到七度半,这样的标准即便是遇到唐山大地震那样的裂度影响,房屋倒塌的几率也会很小。因此对于天津市民来讲,遇到地震千万不要惊慌,找到一些物品先护住自己的头部,然后找个安全的空间进行躲避,等第一波地震过后,尽快疏散到应急避难场所,这样的方法最安全。

哪些地方比较安全?

刘允秀:在家或在办公室,一旦遭遇地震应该尽量躲避在小开间的房子里,这里相对比较安全。家里比如卫生间、厨房,或者说梁柱比较集中的地方,那都是比较坚固的地方。在办公室里,可以躲避在储物间,或者结实的办公桌下面。特别需要提醒各位注意的是每个房间靠外面的墙是不安全的,应该尽量往里靠。千万记住:地震发生时一定要随手抄起诸如枕头、靠背、洗脸盆等物,盖在头上。房子倒塌的几率很小,但屋顶的灯饰、壁画等悬挂物掉下来会伤害到人们。

人们应该树立哪些观念?

刘允秀:人们最应该树立的是防震减灾要靠自己的理念。这并不是推卸责任,而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佳方法。相比各类灾难,地震有其特殊性。以水灾为例,气象台提前多日就可以预报这一地区将有暴雨天气,各水文站也会及时报告水位是否超过了警戒线,一旦发生事故,党和政府会安排人民子弟兵前往一线,并及时疏散当地群众到安全的地方。而地震相比水灾就不同了,它不会给人们留下太多的缓冲时间,从晃动到倒埸,最多二十秒的时间。与此同时,我们身边的人也同样面临着灾难,几十秒的时间内,父母不可能赶到孩子身边保护孩子,解放军、警察、消防官兵即便火速赶到也需要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让每一位市民,从自身做好保护,另外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应急常识。

哪些防灾经验值得借鉴?

刘允秀:人类经历过这么多次地震,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以智利为例,今年2月27日,这个国家遭遇了8.8级大地震,这场地震造成802人死亡。而1960年5月至6月间,这个国家遭遇了二十世纪震级最大的震群型地震,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了数百次地震,其中超过8级的3次,超过7级的10次,最大主震为9.5级,为世界地震史所罕见。那次地震导致全球200万人死亡和失踪,引发了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海啸。50年间,智利这个国家做到了遭遇8.8级特大地震死亡802人,可以看出他们国家在房屋建筑和国民防范意识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正是因为这种进步,才让地震伤亡降到了最低程度。

再拿我国近邻日本为例,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但近年日本发生大地震后能够做到“零死亡”,这就是因为这个国家建筑物抗震能力强,基本做到房子不倒,同时已经将抗震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国民,孩子在学校就要学习应对灾害的知识,这是自我防护的成效。

再联系到我国,现在国家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不断提高,在学校在社区也会尽最大努力普及抗震知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D传言止于智者止于公开

今年,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地震传言,造成人们情绪恐慌。对此,刘允秀认为:传言应该止于智者,止于公开。首先编造地震传言的人大多出于“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其次也表现出他们无知、甚至自身恐慌的一面。现在世界各国地震组织都无法做到准确预报,而这些传言能在若干天之前把具体时间、具体地点都描绘清楚,显然这样的传言不可信。传言也会逐渐失去市场,当每一次传言都被现实攻破后,人们也就不会相信了。希望市民相信地震局发布的权威消息。

进入2010年,全球多国多地都发生了地震,能否认为地震进入高发期呢?对此刘允秀回应: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并不能认为地震进入高发期。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地震,平均每7秒钟有一次地震发生,99%以上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人能感觉到的有一万次,其中造成灾害的有100次左右,而且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大洋里,地震再大,未造成灾害,人们就没有印象。市民认为今年地震频发,主要是因为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太惨重了,让市民对此心存恐畏,当听到地震新闻时就会高度关注。再有,现在传媒业很发达,人们能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第一时间了解地震发生的信息,因此显得2010年的地震有些多。

最后,刘允秀处长特别希望本报记者向广大读者传递一个信息:他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些自己所处的环境,知道距离自己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究竟在哪里。一旦遇到了地震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明确的判断。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76年地震天津死多少人】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646314.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961秒, 内存占用2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