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应届毕业生包括两种,一种是“当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一种是在择业期内的应届毕业生。 “当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这一类应届毕业生是“真正的”应届毕业生,具体指的是,2020年毕业的考生参加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或者2020年公务员省考的,2020年毕业的考生就是“真正的”应届毕业生。在公务员招录职位表中,有不少职位是仅限“当年”应届毕业生报考的,比如在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有不少职位在报考要求中明确说明“仅限2019年应届毕业生报考”。 择业期内的应届毕业生:指的是毕业两年内一直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也就是说,如果参加2020年国考,一直未就业的2018届毕业生和2019届毕业生可以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报名参加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当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即使参加了工作,签署了劳动合同、缴纳了保险,仍旧属于应届毕业生身份。 择业期内的应届毕业生,如果在毕业时签署了三方协议,但是并未落实工作,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拥有应届毕业生身份的;如果签署了劳动合同或者缴纳了保险,那么就说明考生已经参加过工作了,就失去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在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话,只能以社会人员的身份报考公务员考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第四条 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第五条 公民有依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
第七条 国家采取措施,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采取措施,帮助妇女接受职业教育,组织失业人员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扶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
应届生,主要指大学毕业生,应届毕业生是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
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规定,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仍旧可以以应届生身份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也就是近两年内毕业的考生,未就业的还是应届生身份。
毕业两年未就业的往届生以应届生身份报考的注意事项:
1、派遣证(报道证)
对于近两年毕业的考生以应届生身份报考的,招考单位会要求你有再次派遣的资格,也就是要能再次拿到报道证,每个高校毕业生都有两次派遣的资格,这个不需要担心,绝大多数考生是第一次由学校将档案打回原籍,或者自提到某人才市场,这都没有任何问题,你是拥有再次派遣的资格的。
2、关于社保问题
毕业生虽然是私企工作,也有再次派遣的资格,但是私企给交纳的社保,会不会被认定为已就业呢?这个问题需要看招考单位如何认定,只能说绝大部分单位都是不介意的,只要能顺利提取你的档案就可以,但是也有很少一部分招考单位介意,会将你认定为已就业,不能按照应届生对待,所以这个问题最好咨询一下招考单位。
3、关于报名
既然想以应届生身份报考,报名时考生类别自然就要选择“应届生”,那么信息填写时与其他类别的考生是有区别的,例如其他类别考生不需要填写主要专业科目成绩,但是应届生需要,切记!这个主要专业科目成绩不能胡乱填写,一定要属实!应为如果通过笔试,在资格复审时是要出具学校政教处盖章的证明的,而学校盖章的一定是从你档案中调出来的成绩,不能作假!所以如果已经不记得你的成绩了,现在就可以查询一下,避免报名时手忙脚乱。
4、关于工作经历
既然已经选择以应届生身份报考,那么工作经历填写“无”就可以了。
在这里再提醒一下各位考生,即便不是报考应届生的职位,只要是报考不限工作经验的,那工作经历这里最好是填写“无”,因为你填写了工作单位,那么在资格复审时一般是需要出具盖有该单位公章的证明的,比较麻烦一些,可以自己衡量。
5、温馨提醒
最后的这一条属于中政温馨提醒,如果报考的职位不是限制应届生的,最好不要把身份选择成应届生,因为多了好多证明,比较麻烦。
主要指大学毕业生,应届毕业生是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
应届生的一般定义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
简介
应届毕业生分两种:即将要毕业的,但是还没拿到毕业证,或者已经停止学习了,处于实习状态的拿到毕业证了,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不超过2年或三年择业期年限的(超过则为往届生)。
简单的说,就是大学毕业后,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将本人的档案留在了学校或者放在了人才市场,在你毕业的这两年内,你都可以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各类公职考试。
比如,17年、18年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2019年的国家公务员。举例说明:所谓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特指2018年应届毕业,能取得毕业证。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对中等职业应届毕业生的的界定】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