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成语含义及造句

 2024-12-20 03:57:01  阅读 654  评论 0

摘要:高瞻远瞩,汉语 成语 ,拼音是go zhn yun zh,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比喻目光远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高瞻远瞩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高瞻远瞩成语解释 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

高瞻远瞩,汉语 成语 ,拼音是gāo zhān yuǎn zhǔ,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比喻目光远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高瞻远瞩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高瞻远瞩成语解释

高瞻远瞩成语含义及造句

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二、高瞻远瞩成语 近义词

深谋远虑 [ shēn móu yuǎn lǜ ]

计划得周密,考虑得久远。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谋:策划,计划。

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察:看出。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

登高望远 [ dēng gāo wàng yuǎn ]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发愤图强 [ fā fèn tú qiáng ]

也作发奋图强。决心奋斗,谋求强盛。

目光如炬 [ mù guāng rú jù ]

眼光亮得像火炬。形容目光远大,洞察细微。也用以形容怒视。《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

鉴往知来 [ jiàn wǎng zhī lái ]

看到以往的教训,便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眼观六路 [ yǎn guān liù lù ]

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远瞩高瞻 [ yuǎn zhǔ gāo zhān ]

瞩:注视;瞻:视,望。站得高,看得远。

举目千里 [ jǔ mù qiān lǐ ]

放眼远眺,可以见到很远之处。形容视野广阔辽远。

三、高瞻远瞩成语 造句

1、***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

2、每当家里有什么大事,爸爸总是能高瞻远瞩,把握局势。

3、这并非广电总局的新版图,它在高瞻远瞩上实在算不得什么典范。

4、中国***对谈判采取了高瞻远瞩的态度,为此,我谨向他们表示敬意。

5、必须更高瞻远瞩,以信心面对转变,视不明朗因素为挑战,转危为机。

6、只有学好辩证法,多思考勤积累,在工作中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7、一句话,大的目标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政策,玩弄策略是不行的。

8、罗先生高瞻远瞩,所以在事业上总先人一步,这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

9、刘校长特别推许李先生高瞻远瞩,大力支持高等 教育 与科研的长期发展。

10、一片繁华的兴起,均有一个高瞻远瞩的领导班子、一群矢志不移的人民群众。

11、一些高瞻远瞩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实施战略联盟并从中得益。

12、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应高瞻远瞩,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13、正是因为有了邓领导的高瞻远瞩我国的经济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4、英才得展,大展鸿图;高瞻远瞩,步步高升。

15、但要想实现这个高瞻远瞩的梦想,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16、兆基博士高瞻远瞩,对资助高等教育及培育人才不遗馀力,对中大给予多方面支持。

17、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稳健团结、高瞻远瞩、自强不息的社会。

18、香港必须有一个高瞻远瞩的角色定位,由此推动经济成功转型和振兴。

19、我们需要掌握时代脉搏,从宏观角度规划未来,更要高瞻远瞩。

20、大多数伟大的人都是因为生长名门,有社会地位,才产生他们高瞻远瞩的眼光的。

21、你不想高瞻远瞩一下,看看那时候咱们会怎么样吗

22、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高瞻远瞩得胸怀。

23、因为毛领导的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建立了新中国。

24、部领导高瞻远瞩,并作出英明决策,加强干部外语培训。

25、月度话题性新闻策划。对近期 热点 话题作一种高瞻远瞩式的观察。

26、稚然兄果然高瞻远瞩,曹孟德雄材伟略,我也正欲降之。

高瞻远瞩成语含义及造句相关 文章 :

★ 成语高瞻远瞩的解析及造句

★ 高瞻远瞩如何成语接龙

★ 高瞻远瞩的近义词|反义词及造句

★ 高瞻远瞩成语接龙

★ 不由自主成语含义及造句

★ 10个成语解释加造句

★ 才高八斗成语含义及造句

★ 曾几何时成语含义及造句

★ 奔走相告成语含义及造句

★ 不打自招成语含义及造句

“高处不胜寒”比喻人的意思:

1、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

2、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高处不胜寒”出处与缘由

“高处不胜寒”出自苏轼(北宋)的《水调歌头》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一词中,“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

在此词中,苏轼把“琼楼玉宇”暗喻为皇帝的居所,“高处不胜寒”更是巧妙地表明他已清醒地认识到在朝廷的风险。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充分说明了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抉择上独自徘徊的困惑心态,这正是苏轼矛盾心理的纠结之所在,也是他中秋之夜一腔愁思的根源之所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处不胜寒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高瞻远瞩成语含义及造句】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637116.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2712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