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考弃考人数

 2024-12-20 02:15:01  阅读 649  评论 0

摘要:今年国考弃考人数大约七十万人。从近三年国考数据来看: 每年的报名人数呈上升趋势,但每年有近三成的考生会放弃考试。如,2022年国考共计招录3.12万人,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为212.3万,缴费人数为174.2万,而实际参加笔试的考生数量为142.2万。通过资格审核后弃考考生的数量为

今年国考弃考人数大约七十万人。

从近三年国考数据来看: 每年的报名人数呈上升趋势,但每年有近三成的考生会放弃考试。如,2022年国考共计招录3.12万人,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为212.3万,缴费人数为174.2万,而实际参加笔试的考生数量为142.2万。

通过资格审核后弃考考生的数量为70.1万,缴费后弃考考生数量为32万。竞争比例也从68:1,下降到46:1。因为弃考现象的存在,国考的竞争力度大幅度下降。在没有疫情因素的情况下,考生会因考场过远、觉得自己希望不大、行测没发挥好等等原因而选择弃考,而今年又多了一条,疫情之下国考笔试延期举行…所以,今年国考很大可能弃考人数增加!

今年国考弃考人数

国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筛选应聘国家公务员的应征者,所进行的一年一度考试,简称“国考”。招考条件相对比较严格,一般均要求全日制本科应届、历届毕业生,部分职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和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考试时间相对比较固定,集中在10-11月份。

中国公务员正规统一都叫国家公务员,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是国家公务员,具体才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地方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

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指: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中央和地方考试单独进行,不存在什么从属关系,考生根据自己要报考的政府机关部门选择要参加的考试,也可同时报考,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国考超50万人弃考 这意味着国考回归理性吗

国考弃考般不会对之后报考产生影响,也不会将其记录在诚信档案里面,但是如果放弃资格之后没有提交申请表,而且无故缺席参加面试,将会被记入诚信档案,之后报名考试带来极大影响。

记入公务员诚信档案的情况:

1、笔试通过已经确认参加面试,在面试当天无故放弃考试的行为;

2、已经顺利通过笔试、面试、考察以及体检进行公示、备案之后又主动放弃录用资格的行为。

3、资格审查顺利通过,然而在面试的时候没有到现场,将会被记录在公务员诚信档案中,未来三年内不能参加考试。

被列入诚信档案的不良影响:

1.最主要的影响就是禁考,具体结合不同省份的规定有所不同,一般在三年或者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没有资格考取编制和公务员。

2.考取公务员年龄限制为35岁,如果被列入诚信档案5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禁考,很有可能由于年龄过大而无法再参加公务员考试。

3.对参加国考以及省考等多种考试都将产生很大影响,一般都没有资格参加报考。

2017国考已经结束,今年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根据国家公务员局28日公布的数据,本次国考有148.63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13.7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8.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58%。这也意味着有超过50万考生“弃考”,竞争比从原来的55:1降为36:1。许多考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就业观日趋多元,公务员是“铁饭碗”的传统观念正逐渐弱化。也许,报名参加国考在弃考者那里,本就纯粹是一种“打酱油”的行为。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今年国考弃考人数】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636086.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462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