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学[1]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①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②教学与智育。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教学作用的全面发挥。
③教学与上课。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就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班级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1]
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建立学校的正常秩序。因为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的主要作用
教学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发展到具有高度文明的今天,是与人类知识的世代累积、代代相传和不断发展密不可分的。后人正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所掌握的知识,才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而教学在这一延续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通过教学活动,前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才能有效地、系统地传递给下一代。
②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教学最具体、最直接的作用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来实现的。通过教学,能较简捷有效地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有力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使青少年的发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由此可见,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起核心作用。它是教育的主体部分,比其他教育形式对个人的影响更全面、更集中、更高效。
③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中各育的实施虽然有自己的特殊形式、方法和过程,但是最经常、最普通、最集中的还是通过教学来实现。教学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五育”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按预期的要求发展。可以说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它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联系、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2)教学的主要任务
教学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学科的科学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
①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将储存在书本或其他的信息载体中的物化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经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将人类总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知识结构。现代社会,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及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与生活。特别是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态度,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青少年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原因在于,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的学习和交往,是他们生活中认识世界和进行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们在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将依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都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三项任务,本身有内在的一致性,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价值观与态度都是交织在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之中。而各门学科由于在教学实践中所承担任务的不同,又各有自己的重点。
④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通过教学,激励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 1.0 1.1 圣才考研网主编.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辅导教材.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0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
0
分享到: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教学包含哪几个方面】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