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粮管所的历史是什么?

 2024-12-19 16:30:01  阅读 165  评论 0

摘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中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限度的释放,粮食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粮食产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国家为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除了征收订购任务和农业税征实外,对农民多余的粮食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防止谷贱伤农,最大限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中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限度的释放,粮食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粮食产量一年一个新台阶。国家为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除了征收订购任务和农业税征实外,对农民多余的粮食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防止谷贱伤农,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售粮愿望。同时,当时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人均耕地少,仍然在温饱线上徘徊的一个农业大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成为当时乃至现在世人心中公认的真理。连年丰收,粮食收购和库存量猛增,当时有限的粮食仓容难以满足需要,国家适时投资在粮食主产区开始分批投资兴建仓库,直至2002年,国家投资建库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不同时期修建的这些粮库对于国家掌握粮源,有效实施宏观调控,起到了“吞吐、中转、蓄水池”的作用,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迅猛持续发展,粮食经济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大中型粮库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上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是功能单一,对政策过度依赖,缺乏自身的发展活力

为满足调控灵活、吞吐方便的战略需要,绝大多数大中型粮库都修建在县级以上城市郊区。基础设施以仓库及储粮设施为主,部份仓库有铁路专用线或专用码头,而经营设施则十分缺乏。目前,这些粮库大多数承担着各级储备粮的承储管理任务,靠有限的费用补贴来维持粮库的运转。主要业务是储备粮的储存管理和轮换,工作单一,过度依赖储备粮政策,企业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权,缺乏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有关粮管所的历史是什么?

二是没有稳定的粮源基础,经营管理存在较大风险

大中型粮库大多都肩负着各级储备粮承储管理任务,按照国家对储备粮管理的基本要求: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要解决好“质量良好”和“用得上”的问题,必须要有稳定可靠的粮源基础,才能实施有效的轮换。而位于城市(城郊)的各级储备粮承储粮库,往往缺乏稳定可靠的粮源依托,而是跨地域采购轮换粮源,这无疑增大了轮换成本,使承储企业存在潜在的亏损风险。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有关粮管所的历史是什么?】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630260.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621秒, 内存占用1.97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