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2024-12-18 05:18:01  阅读 783  评论 0

摘要: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的学习,需要大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大家最大效率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面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

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的学习,需要大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大家最大效率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面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X Kb 1.C om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1)列举法:{a,b,c}

 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 R|x-3>2} ,{x|x-3>2}

 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包含 关系 子集

 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

(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 相等 关系:A=B (5 5,且5 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 真子集:如果A 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 如果 A B, B C ,那么 A C

 ④ 如果A B 同时 B 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 交 集 并 集 补 集

 定 义 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 A交B ),即A B={x|x A,且x 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 A并B ),即A B ={x|x A,或x B}).

 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即

 CSA=

 A A=A

 A =

 A B=B A

 A B A

 A B B

 A A=A

 A =A

 A B=B A

 A B A

 A B B

 (CuA) (CuB)

 = Cu (A B)

 (CuA) (CuB)

 = Cu(A B)

 A (CuA)=U

 A (CuA)= .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 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 (2)配方法 (3)代换法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 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2) 画法

 1.描点法: 2.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

1、)平移变换2)伸缩变换3)对称变换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5.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 f(对应关系):A(原象) B(象)

 对于映射f:A B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复合函数

 如果y=f(u)(u M),u=g(x)(x A),则 y=f[g(x)]=F(x)(x 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 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1)任取x1,x2 D,且x1

 (2)作差f(x1)-f(x2);或者做商

 (3)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4)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5)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 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8.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 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9.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确定f(-x)与f(x)的关系;

 ○3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 f(-x) f(x)=0或f(x)/f(-x)= 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

 10、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凑配法2.待定系数法3.换元法4.消参法

 11.函数最大(小)值

 ○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 叫做 的 次方根,其中 >1,且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

 当 是奇数时, ,当 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

 (2) ;

 (3)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

 定义域 R 定义域 R

 值域y>0 值域y>0

 在R上单调递增 在R上单调递减

 非奇非偶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b]上, 值域是 或 ;

 (2)若 ,则 ;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 ;

 (3)对于指数函数 ,总有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 底数, 真数,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 ,且 ;

 ○2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 真数

 = N = b

 底数

 指数 对数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且 , , ,那么:

 ○1 + ;

 ○2 - ;

 ○3 .

 注意: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 ;

(2) .

 (3)、重要的公式 ①、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②、 , ③、对数恒等式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且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且 .

 2、对数函数的性质:

 a>1 0

 定义域x>0 定义域x>0

 值域为R 值域为R

 在R上递增 在R上递减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 )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当 趋于 时,图象在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

 第四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 成立的实数 叫做函数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 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

 (1)△>0,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5.函数的模型

;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624167.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649秒, 内存占用2 MB, 访问数据库28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