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亭

 2024-12-18 04:09:01  阅读 600  评论 0

摘要: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四大名亭》,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中国历史悠久,古代建筑中的亭台楼阁也常常是文人墨客写作的题材,借物抒发了作者悲欢喜乐的情感,这些情感内涵丰富,里面蕴藏的忧国忧民、哀时伤世的思想主题,对中国文化人和中国

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四大名亭》,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建筑中的亭台楼阁也常常是文人墨客写作的题材,借物抒发了作者悲欢喜乐的情感,这些情感内涵丰富,里面蕴藏的忧国忧民、哀时伤世的思想主题,对中国文化人和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的领土之上修建了很多精美亭台,但是能排的上号的一定是建筑本身和建筑所体现出来的文化,那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中国的四大名亭,以帮助大家记忆。

一、醉翁亭

中国四大名亭

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据《琅琊山志》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亭饮酒赋诗,欧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醉翁亭因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把欧阳修寄情山水,安民乐丰的内心世界挥发得淋漓尽致。亭内有联对此亦作了点评: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后来在醉翁亭一带相继出现很多以此为中心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四面环山的亭园却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宁静。这里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流,环境十分优美。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的欧阳修立像,神态安详。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离亭不远,有泉水从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刻。让泉水温度终年变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二、陶然亭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1952年建园。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坐落在这里。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它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三、爱晚亭

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石方柱,天花彩绘藻井,蔚为壮观。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山长罗典所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而改名为爱晚亭,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意。

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额上爱晚亭三字是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爱晚亭时,毛泽东同志接受校长李达之请,亲笔题写的。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称二南诗。

亭前石柱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爱晚亭在我国亭台建筑中,影响甚大,堪称亭台之中的经典建筑。

四、湖心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聂心汤《县志》称: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湖山便览》卷三: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 为层楼……。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书光澈中边匾额。抗日战争后,喜清阁旧址先后改建为财神殿和观音大士殿。1980年在岛上刻置虫和太湖石碑,意指风月无边。

湖心亭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合称湖中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是瀛洲,阮公墩是方丈。其历史非常悠久,是西湖三岛中最早营建的岛,湖心平眺在清代的时候被列为钱塘十八景之一。在宋、元时曾有湖心寺,后倾圮。明代有知府孙孟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是湖心亭的前身。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称为湖心平眺。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岛南又有石碑,不伦不类地题着虫二,据说也是乾隆御笔,这是将风月二字的外边部分去掉,取风月无边的意思,这种文字游戏是文人痼疾,看来连帝王也不能免俗。值得一提的是胡来朝作《湖心亭柱铭》: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月夜;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这副铭文虽有些煞风景,但游人读了未必没有好。亭前有乾隆皇帝手书虫二石碑,正好是繁体风月去掉周边笔画后所剩的字,寓意此处风月无边之意。湖心平眺被列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环岛皆水,环水皆山,置身湖心亭,确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

相关推荐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考点盘点

善于总结时政会议考点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中国四大名亭】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623462.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913秒, 内存占用1.99 MB, 访问数据库26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