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行为主义的一般学习理论这一部分是比较重要的,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整理一下,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题型的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单选题
1.对于课堂上的提问,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以点头微笑或当面表扬的方式鼓励学生再接再厉,这种行为属于( )。
A.惩罚 B.消退 C.正强化 D.负强化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A选项,惩罚是指能够减弱或降低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
B选项,消退是指当个体行为发生后不给予任何强化,则行为可能消退。
C选项,正强化是指呈现一个愉悦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发生的概率。题干中,教师点头微笑或当面表扬学生再接再厉属于典型的正强化。符合题意。
D选项,负强化是指行为伴随着消除一种抑制刺激,从而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C选项。
2.桑代克的效果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如果学习者有准备,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B.如果学习者多加练习,就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C.如果学习者取得满意的学习结果,那么其继续学习的可能性会增大。
D.如果学习者未做好准备但又被强制学习时,会产生烦恼情绪,妨碍学习。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A选项,强调准备律。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B选项,强调练习律。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
C选项,强调效果律。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D选项,强调准备律。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C选项。
3.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A选项,正强化是指呈现一个愉悦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发生的概率。
B选项,负强化是指行为伴随着消除一种抑制刺激,从而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C选项,惩罚是指能够减弱或降低反应概率的刺激或事件。
D选项,消退是指当个体行为发生后不给予任何强化,则行为可能消退。题干中,教师对学生采取不理睬、不给予任何强化的方式属于消退。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D选项。
4.张老师喜欢搞突然袭击,经常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测验,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学习原则中的( )。
A.练习律 B.准备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A选项,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
B选项,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题干中,张老师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测验,违背了准备律。
C选项,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D选项为干扰选项。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选项。
二、多选题
1.四岁的晴晴在家有打人的习惯,妈妈对他说好孩子都不可以打人,晴晴就改正了这个坏习惯不打人了。可是到幼儿园之后,班里的兵兵和小朋友打架,兵兵爸爸却说他很勇敢。在这以后,上幼儿园时晴晴又经常打人,这属于( )。
A.习得效应 B.抑制效应 C.去抑制效应 D.社会促进效应
E.观察学习
1.答案C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学习。
班杜拉专门研究了行为观察学习的发展效应。他认为,强有力的观察学习的影响能够同时改变观察者的行为、思想模式、情绪反应和价值观。
选项A,习得效应是指观察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例如行为模式、判断标准、认知能力和创造行为的生成规则。
选项B,抑制效应是指学习者由于观察榜样行为而对自身已习得的某种行为的抑制作用。当榜样表现出某种行为后受到了惩罚,这将阻止观察者产生类似的行为(抑制作用)。
选项C,去抑制效应是指学习者由于观察榜样行为而对自身已习得的某种行为的去抑制作用。当榜样表现出某种危险或被禁止的行为而未获得消极的后果时,这会导致观察者也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去抑制作用)。
选项D,班杜拉的行为促成效应(反应促进效应)是指榜样行为对观察者先前已习得的有能力去做却未做的行为能发挥促进作用,使之表现效应出该种行为。在行为促进中,并没有发生新的学习,榜样的行为只是促成学习者表现出已经学会的某种行为。
选项E,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
题干中,晴晴已经改正了坏毛病,可是由于兵兵打人未受到惩罚,使晴晴的坏习惯又表现了出来,属于去抑制效应,也属于替代学习,也称观察学习。故本题答案选择CE项。
2.王老师认为,备课时必须把握好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在教师的帮助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课前要给学生留有预习的时间,不能搞突然袭击的课堂小测。王老师的观点最可能受到了( )理论的影响。
A.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B.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C.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D.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E.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2.答案BE。本题考查的是一般学习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选项A,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题干无体现。
选项B,最近发展区指的是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题干中现有水平可能达到的水平等词体现出最近发展区。所以B选项正确。
选项C,班杜拉认为由直接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实现。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题干无体现。
选项D,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题干无体现。
选项E,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准备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会感到烦恼。题干中留有预习的时间不搞突袭等词体现出要给学习者预备定势,体现了准备律。所以E选项正确。
因此,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E。
3.根据巴普洛夫的理论,下列属于泛化的是( )。
A.小阿尔伯特一开始害怕长绒毛的玩具,后来害怕扮演圣诞老人的脸
B.随着双十一购物节的大火,双十二购物节举办的也很成功
C.会喊爸爸后,婴儿见到男性就叫爸爸
D.幼儿知道爸爸的妈妈叫奶奶,妈妈的妈妈叫姥姥
E.刚拿到驾照的小赵错把油门当刹车踩
3.答案ABC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刺激泛化。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选项A,长绒毛和胡须两个刺激分不清,属于泛化,符合题意。
选项B,双十一和双十二两个相似的刺激分不清,属于泛化,符合题意。
选项C,爸爸和其他男性分不清,区分不出刺激的不同,属于泛化,符合题意。
选项D,对于奶奶和姥姥这两种相似刺激可以分清,能够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属于刺激分化,不符合题意。
选项E,对于油门和刹车两个相似刺激无法区别,属于泛化,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BCE。
三、考情解读
1.考试题型:本部分是客观题为主。
2.实际应用:本部分近两年此部分常考题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习题】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