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新闻充满“质感”

 2024-12-17 06:03:01  阅读 761  评论 0

摘要:一直以来,新闻总以理性的形象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如电视新闻播音员一般,总是不苟言笑、板着面孔说话。读者真的喜欢这种模式吗?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2957589.htm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组织了一次调查,将来自美国18家报社的76位30岁以下的年轻记者

一直以来,新闻总以理性的形象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如电视新闻播音员一般,总是不苟言笑、板着面孔说话。读者真的喜欢这种模式吗?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2957589.htm

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组织了一次调查,将来自美国18家报社的76位30岁以下的年轻记者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了“年轻人想读什么样的报纸以及为什么读报纸”的话题,并且描述了他们心目中的理想报纸。

如何让新闻充满“质感”

每日新闻网站的财经记者米特拉说:“叙述性新闻学把读者带入到故事中去。我们应该把关于中东的报道写得身临其境,就像小说一样,让你读起来欲罢不能。”《城市之页》报的编辑玛丽莎说:“我们小组最喜欢的文章都详尽地描述一个地方或场景。作者与一个乐队、一位政治家、一名警察混得越熟,他对他们的描写就越真切。”

作家余秋雨曾提出一个观点,“用形象来提升新闻”。他说,有人说的时候很好,但一要他写下来,就很枯燥了。为什么?因为说的时候是用世俗的平常语言,听世俗的平常语言具有形象感,特别接近文化。而当他一提炼,他就会产生艺术的误会,概括以后的抽象的概念,他以为是最重要的,其实那恰恰是不重要的。所以这里面的差异是什么呢?是有质感的“细节”。记者要培养对形象细节的敏感,对质感的传播方式的把握。而这个质感的传播方式,经过人类几千年文化的实验,是最能打动人的灵魂的。所以,有的作品虽然不太抒情,也能让人感动,主要是质感形象冲撞产生的效果。

来自美国的这项调查告诉我们,年轻人的阅读口味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读者更希望报纸的记者把他们带到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去。这也正与余秋雨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新闻如同说故事,要用质感的细节去打动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JamesW.Carey给新闻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新闻学是一门经过严格训练的叙事艺术”,要求“描写!描写!再描写!”描写,是新闻故事在写作中的基本要求,它要求语言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可感。描写的对立面是叙述、概括,叙述、概括通常用抽象的语言,空话、套话较多。目前,大多数工作报道爱用叙述、概括的语言,即使内容真实,但这样的写作套路,本身就让人觉得虚假,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更不用说共鸣了。相反,如果一篇报道有一两个有质感的细节,则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从形式上说,质感可以定义为细节取胜;而从内容上看,质感,其实就是贴近感。

报业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争夺读者“眼球”的竞争,阅读率高低是报纸拥有读者多少的“晴雨表”。要赢得读者,最重要的就是贴近读者,贴近他们的需求,贴近他们的生活,贴近他们的表达方式。有生活有内容的稿件,才是有“质感”的稿件,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刊登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一等奖。这篇消息不长,只有582个字,它从一个普通患者的经历入手,抓住连医务人员都说“药开多了”的个例,平中有奇,小中见大,揭示了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最终将“大处方”背后的“医药回扣”黑幕公之于众,暴露在阳光之下。报道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这篇报道之所以成功,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二是用事实说话,叙述中多用有很强说服力的引语。如文中写道:“有医务人员小声提醒杨先生:‘你的药开多了。’”“杨先生见药开得很多,病历上字又看不懂,便问孩子得的什么病,陈教授说:‘按我开的药吃就行了。’一划价,药费加治疗费765元,加上验血费300元,共1065元!”“既然孩子是过敏性体质,为什么还要给孩子开这种药呢?……再深入解读药品说明书:6盒‘贝亚宁’可用5个半月!”等等。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用事实说话应该做到:用具体的事实说话;用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用完整的事实说话;用最有权威的事实说话;用有情趣的事实说话;报道要力求客观,倾向要自然流露。这篇消息在上述几个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而这样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充满“质感”的稿件,在新闻大选中脱颖而出也是必然的。

古人写文章,追求“文质彬彬”。文是文采,质是内容。质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如果没有文采,质就得不到充分表达,起不了应有的作用。有“质感”的新闻,应该是“文质彬彬”的。

看新闻对青年人有很多好处:

帮助了解时事。新闻是报道社会事件和发生的事情的主要途径。了解新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件等,进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社会责任感。通过新闻,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社会问题的发生和解决方式,更多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激发我们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批判思维。新闻报道通常会提供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通过对新闻进行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批判思维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扩展视野。通过新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和世界的不同方面,帮助我们扩展自己的视野。这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够促进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和生活方式。

提高语言能力。新闻报道常常使用丰富的语言和专业术语,阅读和听取这些报道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

总之,新闻是一个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世界、扩展视野、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培养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来源。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如何让新闻充满“质感”】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610210.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439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