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势的概念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思维习惯。遇到问题,会自然地沿着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思维受到一个框框的限制,缺乏求异性与发散性,难以打开思路,难以产生出创造性的思维结果。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要警觉头脑思维定势的影响和束缚,要用发展的眼光,怀疑思维定势,肯定它的局限性,要用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压倒思维定势,这样就有可能产生出新的、创造性的思维结果。
有一个叫中谷的日本人就对哥伦布法产生了怀疑:难道鸡蛋就真的不能完整地立起来吗?这就是思维求异。他用放大镜反复观察蛋壳表面,终于找到了把鸡蛋完整立起来的方法,十分简单。许多表示怀疑的人在他的指导下,用很短的时间就把鸡蛋立起来了。至此,哥伦布时代宣告结束。今天,我们已在电视上看到把鸡蛋立在玻璃杯边沿上的表演。这就是突破思维定势的结果,也是思维求异的强烈表现。
二、思维定势的四种表现
1.书本定势
所谓书本定势,就是在思考问题时不顾实际情况,不加思考地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的思维模式。当然,书本对人类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许多书本知识是有时效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书本知识会过时,知识是要更新的,所以当书本知识与客观事实之间出现差异时,受到书本知识的束缚,死抱住书本知识不放,就会成为思想障碍,失去获得重大新成果的机会。20世纪50年代,美军某科研部门研制一种高频放大管。一查资料:如果采用玻璃管,高频放大的极限频率是25个计算单位。这就把科研人员难住了,还能不能使用玻璃管呢?为书本所困,很长时间没有进展。后来换了一半新的人马,并且上级指示,不许查阅有关资料,大胆地干,终于研制成功了频率达到1000个计算单位的高频放大管。
2.权威定势
在思维领域,不少人习惯引证权威的观点,不加思索地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一旦发现与权威相违背的观点,就认为是错误的,这就是权威定势。事实上权威也是会犯错误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曾经极力反对交流电,许多科学家都曾预言飞机是不能上天的。所以,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徽上有一句话:“不迷信权威”。
3. 从众定势
骑着自行车来到十字路口,正好赶上红灯,本应停下来,但是看到大家都骑着车往前冲,自己也毫不迟疑地跟着往前冲,这样一种随大流,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别人怎么想,我也怎么想的思维模式,就是从众定势。从众定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屈服于群体的压力,或是认为随波逐流没错。缺少独立性,难以产生出创造性思维。
4.经验定势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所取得积累的经验,是值得重视和借鉴的。但是,经验只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感性认识,并未充分反映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人们受经验定势的束缚,就会墨守陈规,失去创新能力。
思维定势是创新的主要障碍。要进行创新创造活动,必须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习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提高思维求异、发散、联想、变通的能力,以突破思维定势。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思维定势的主要分类有哪些?】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