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选

 2024-12-16 07:51:01  阅读 898  评论 0

摘要:一、单选题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表明( )。A.教育是传播知识 B.教育是传承文化C.教育是传授技能 D.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一、单选题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表明( )。

A.教育是传播知识 B.教育是传承文化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选

C.教育是传授技能 D.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选项A,教育是传播知识,传播知识是教学任务之一,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三是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因此教育是传播知识并不是教育的本质。

选项B,教育是传承文化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指的就是教育对文化的承递、传播、选择与创新。

选项C,教育是传授技能,传授技能是教学任务之一,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三是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因此教育是传授技能并不是教育的本质。

选项D,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2.下列教育思想家中,将哲学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上的是( )。

A.杜威 B.裴斯泰洛奇 C.赫尔巴特 D.康德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将哲学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上。赫尔巴特统觉理论的基本含义是,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学生在原有观念基础上把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领域,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构成观念体系,即统觉团,这一过程就是统觉。

选项A,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有:①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②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③学校即社会;④从做中学;⑤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与题干无关。

选项B,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被称为慈爱的儿童之父。主要教育思想有:①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③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与题干无关。

选项C,赫尔巴特,依据统觉原理,赫尔巴特为课程设计提出了相关和集中两项原则,目的是保持课程教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所谓相关,是指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所谓集中,是指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其他科目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赫尔巴特把历史和数学当作所有学科的中心。

选项D,康德,①探究道德的本质,充分肯定了个人的价值。他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他的哲学理想,改造社会。

②他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③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与题干无关。

题干中,为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将哲学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上。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3.否定教育目的的自身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统,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规律的哪一特性( )。

A.生产性 B.工具性 C.历史性 D.相对独立性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教育的社会属性含义的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选项A,生产性,是指使年轻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力,教育充当生产斗争工具的职能;使年轻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教育充当阶级斗争工具的职能。而这两种职能在任何社会都会得到体现。与题干无关。

选项B,工具性是指(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

(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改进生产工具和提高劳动者的质量。

(3)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和发展要通过教育。与题干无关。

选项C,历史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这是因为教育既受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同时也受生产关系的制约。

选项D,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与题意相符。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相对于政治经济独立存在。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4.形成守恒概念,出现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选项A,感知运动阶段,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渐获得了1.客体永恒性。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不符合题意。

选项B,前运算阶段,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能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特点有泛灵论、自我中心、集体的独白、不可逆性、刻板性、不守恒。不符合题意。

选项C,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种能力一直持续到成年时期。本阶段中个体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抽象)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选项D,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除此之外,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具体)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他们没有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或技能性的训练。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儿童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发展到具体运算标志)。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综上,具体运算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获得守恒。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5.为了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老师在每个水龙头上都贴上漂亮而又有教育意义的卡通画,效果很好。老师的这一做法运用的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境陶冶法 D.修养指导法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养方式。

选项A,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强调有具体的人物的行为思想和成就等,与题意不符。

选项B,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强调用实施和道理来教育学生,与题意不符。

选项C,情景陶冶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中,教师在每个水龙头上都贴上漂亮而又有教育意义的卡通画,是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符合题意。

选项D,修养指导法,又叫道德修养法、道德指导法、自我指导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强调学生自己反省,自己教育自己,不符合题意。

题干中,老师利用环境创设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属于情景陶冶法。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6.李明和王强是同桌,王强喜欢写日记,同桌耐不住好奇心,偷看了王强的日记,发现了王强的心理秘密,而且告诉了他的同学好友,同学们纷纷窃窃私语,嘲笑王强。李明的行为侵犯了王强的( )。

A.名誉权、隐私权 B.保护权、隐私权 C.名誉权、荣誉权 D.荣誉权、隐私权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权利。学生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观察选项,本题主要考察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的含义。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这些被维护的名誉是指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其特征有二:其一,荣誉权的客体是荣誉的本身及荣誉本身所包含的利益。其二,荣誉权既是一种既得权,也是一种期待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题干中,李明偷看王强日记还告诉了其他同学,侵犯了王强的隐私权。之后又嘲笑王强,侵犯了王强的名誉权。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7.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做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个人规格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结构。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选项A,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所做出的贡献,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选项B,人的个人价值是指个人或社会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个人需要所做的发现、创造,其次是个人自我发展及社会对于个人发展的贡献。包括个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的个人价值,为不同主体对于个人所具有的自由贡献。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个人的社会价值。与题意不符。

选项C,素质结构:《教育法》对于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的要求。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业务素质是通过教师资格、职务和聘任制度得以提高和考核,以期优化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其概括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三项素质要求。《教师资格条例》中表述的教师必备素质结构应当是职业思想和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学历水平。人们对其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选项D,个人规格在教育学中没有提到过此概念。不符合题意。

题干中,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有: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8.我国新课程实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是( )。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三级管理制度 C.地方管理制度 D.四级管理制度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由此可知,B选项正确。

选项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是实行新课改之前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不符合题意。

选项C,地方管理制度,地方对课程管理包括:

(1)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2)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3)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4)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只是三级课程管理中的一级,不符合题意。

选项D,四级管理制度,在教育学中没有提到过此概念,故不符合题意。

综上,新课改之后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9.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性教学原则 B.合作教学原则 C.发展性教学原则 D.最优化教学原则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是综合所有教育学人物的观点来进行考查的。可以联想人物和背景来进行考量。

选项A,非指导性教学原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倡的,是建立在他的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基础上的。所谓非指导,就是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教师(促进者)充分地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感到安全与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朝向自我实现。可以说,人际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法的核心与关键。非指导性教学原则,充分注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非指导性教学法可以使学习者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自发学习中,从而在学习中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最持久和最深入。符合题意。

选项B,合作教学原则,是新课改中提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源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其中学习的社会互动性是指学生不是一个人在学习而是在一个社会共同体(老师同伴),通过合作互动来完成。与题意不符。

选项C,发展性教学原则,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选项D,最优化教学原则,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该理论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提高教育研究水平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与题意不符。

题干中,有关键词人本主义学生为本,由此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非指导教学符合题意。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10.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面发展教育。我国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选项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符合题意。

选项B,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基本途径,我国现阶段的德育目标可以这样来表述:根据中小学身心发展规律,有系统、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现代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知识,培养他们积极的政治、法律和道德责任感、荣誉感,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为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牢固的基础。不符合题意。

选项C,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符合题意。

选项D,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引导和培养,主动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从而促进他们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的也是唯一方法。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二、多选题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

A.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B.素质教育应当坚持全面发展

C.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D.素质教育要重点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

1.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选项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选项B,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选项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选项D,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ABCD四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

2.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

A.民主平等 B.心理相容 C.教学相长 D.尊师爱生

2.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师生关系的特征。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包括: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由此可知选项ABCD均为正选

选项A,民主平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民主平等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选项B,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选项C,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

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

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选项D,尊师爱生,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并非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信赖,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尊敬与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ABCD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

3.课程的CIPP评价模式包括(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3.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课程评价模式。CIPP是由背景评价(conten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这几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略语。由此可知选项ABCD均为正选。

选项A,背景评价,即要确定课程计划实施机构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已反映了这些需要。背景评价强调,首先应根据评价对象的需要对课程目标本身做出判断,看两者是否一致。

选项B,输入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课程计划进行评价。

选项C,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计划的有效信息。

选项D,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它要收集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目标以及背景、输入和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它们的价值和优点做出解释。

ABCD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D。

4.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那几个方面( )。

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B.设立小组目标

C.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 D.个人责任的明确和均等的成功机会

4.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是以学习小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一切相关行为。合作性学习倡导学习观念的大转变,即由重视单独学习转变到重视合作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设立小组目标;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个人责任的明确;均等的成功机会。由此可知选项ABCD均为正选。

选项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功能联合体,由2-6名左右学生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合理有差异地建立相对稳定的组织。是属于组内异质,便于组内互助合作。班内的异质小组间又大体均衡同质,保证了全班小组间公平竞赛。

选项B,设立小组目标,小组目标是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取得发展,成员间有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彼此依赖,小组目标与全班目标又紧扣一起。

选项C,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具为了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合作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这就是小组自评。在进行小组自评时,至少应包含如下内容:总结有益的经验,对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对小组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

选项D,个人责任的明确和均等的成功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人都被视为完成学习任务不可缺少的个体,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承担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分工的任务,因为这份工作成为实现小组学习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就没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

ABCD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BCD。

5.德育教育中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

A.坚持性善论,尊重儿童发展要求 B.坚持人居有一种天赋得的自我实现趋向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5.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模式。体谅模式,代表人物:彼得·麦克费尔。主要主张: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该理论的特征有:

(1)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

(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德育不是强加于人什么,关键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3)把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德育目标,把培养主动的、集体的、创造性的丰富人格作为现代德育的任务,并据此建构起各自的德育理论体系;

(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主张教师要采取中性立场,虚心接纳儿童的思想情感,以促进者或引导者身份出现,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由此可知选项ABD为正选。

选项C,必须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儿童不是像容器那样直接接收社会的准则,也不是向镜子那样简单地反映一定文化的道德思想,而是依儿童和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发展起来的。是认知模式的理论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三项均符合题意,C选项则是认知模式的理论特征,为干扰选项。故本题选ABD。

三、判断题

1.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智者派。( )

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产生与发展。智者派是以金钱为最高目的的一批说客。他们一般以人民的教师或人类的导师自居,主张谁给钱就为谁说话,因而在实际上陷入诡辩。智者派的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伊索格拉底。.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智者派。故本题说法正确。

2.现代教育制度推崇的理想是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

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包括: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等人主张非正规教育的概念和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是现代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故本题说法正确。

3.称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四阶段观点,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

3.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赫尔巴特教学法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后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称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故本题说法错误。

4.在1993年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

4.答案对。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故本题说法正确。

5.教育的规模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 )

5.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方面: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故本题说法错误。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精选】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596896.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628秒, 内存占用2.05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