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个学生平时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有了疑问也没有勇气求教,偶尔一次主动请教后,得到了老师的耐心解答和表扬,在后来的学习中表现越来越积极,回答问题的频率也大大增加,老师不断给予肯定。老师运用了( )。
A.行为塑造法 B.强化法 C.示范法 D.自我控制法
答案B。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是想增强学生提问的行为,故排除C,应该是强化法。强化法是指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2.提到东北人,人们通常会有身材魁梧、正直豪爽,能吃苦耐劳的感觉;而提到江浙人,则会给人聪明伶俐,能随机应变的感觉。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答案D。解析: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3.一个人可能游泳游得很好,但是却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游得这么好。个体这种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某种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称为( )。
A.具体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答案D。解析:按照知识的功能我们可以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指个人没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
4.为了有效地掌握复杂概念或全面了解高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往往有助于学生对同一问题获得不同的表征形式。因此,对同一内容的教学,有必要在不同的时间段,重新安排不同的情境,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以帮助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获得新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
A.支架式教学 B.抛锚式教学 C.随机通达教学 D.启发式教学
答案C。解析:斯皮罗等人认为,对同一内容的教学,有必要在不同的时间段,重新安排不同的情境,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以帮助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获得新的理解。而且他们为了避免教师简单抽象地陈述概念的一般运用,主张要运用不同的变式并与一定的情境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式地体现同一原理的不同运用形式,这就是所谓的随机通达教学。
5.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他的道德发展处于( )阶段。
A.他律 B.前习俗 C.自律 D.寻求认可
答案C。解析: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判断好坏的标准不是以权威而是以是否公平作为判断行为好坏的标准,认为公平的行为就是好的,反之就是坏的。
6.某中学唐老师在讲授《人类的共同家园——聚落》时,设计了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地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还提出种种疑问。唐老师参与寻找答案的活动,并确定问题的解答。在教学中,他引导学生建立的学习方式是( )。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答案C。解析: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同学们主动参与讨论,并提出疑问,积极寻找问题答案,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唐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参与寻找答案的活动,体现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它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学生们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究问题的答案,体现了探究学习。
7.墨子强调( )是教学中最重要的。
A.亲知 B.闻知 C.说知 D.见知
答案C。解析:墨子强调以兼爱、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因此说知是最重要的。
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答案A。解析: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9.普及义务教育的活动在近代( )起步最早。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瑞士
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人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
10.学生学习掌握了水果这一上位概念后,要学习芒果这一下位概念,如果告诉学生芒果是一种水果,他们就能很容易掌握芒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方式属于学习迁移中的( )。
A.具体迁移 B.一般迁移 C.垂直迁移 D.横向迁移
答案C。解析: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教师招聘考试习题每日一练】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