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考试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怎样的

 2024-12-15 20:24:01  阅读 351  评论 0

摘要:科尔伯格主要通过“海茵茨偷药”的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这个故事用到了道德两难法,在这个方法中,科尔伯格根据儿童的回答,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习俗水平(9-16岁)、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

科尔伯格主要通过“海茵茨偷药”的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这个故事用到了道德两难法,在这个方法中,科尔伯格根据儿童的回答,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习俗水平(9-16岁)、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

首先是前习俗水平分为了惩罚与服从阶段和相对功利阶段。

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孩子在这一阶段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教资考试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怎样的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孩子的道德价值主要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接着习俗水平分为了寻求认可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也叫“好孩子”阶段,认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就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孩子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要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他们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以法治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最后后习俗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而非铁板一块,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这是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以公平、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认为个人一贯的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法则去做就是对的。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教资考试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怎样的】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590003.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1027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