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液质适合的职业有: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会计、播音员等。
粘液质总体特征:
1、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但灵活。
2、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3、典型表现:这种人又称为安静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粘液质的人在面临压力时,不但不会主动应对,反而容易采取回避。压力越大,他们越容易通过各种消极形式来放松自己,比如玩游戏聊天等等。粘液质的人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去做。
适合职业: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会计、播音员、话务员、调解员、教师、人力人事管理主管等。
粘液质和抑郁质混合型的特征:
粘液质和抑郁质都是人的气质类型之一,一般来说,单纯的粘液质、或单纯的抑郁质的人是很少的。根据统计,粘液质和抑郁质混合者占得比例较高。
粘液质和抑郁质混合型的人,就兼有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两种特点。但是可能每种特点都没有那样典型。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每种类型的人都有成功人士做代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粘液质
您好!希望下面的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 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有近 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 ——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六)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八)依赖心理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 在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 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批评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如辽源一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服毒自杀的事件,恐怕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在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过去由于受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 1、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的最大不同,心理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保密还要有时间的规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一是要有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团体。团体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体向上的精神。团体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室。心理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心理室的工作应该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苹果”俱乐部等。 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设计的心理调查表。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 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团体、心理俱乐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教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 3 — 4 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 由于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我们的父母不具备系统的教育子女的理论知识,指导思想有试偏颇,教育方法不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要改变这种形状,小学生的父母亟带需接受比较系统的再教育。社会也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如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爱型和专制型家庭,使小学生的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 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三)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手拉手活动、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1)学会放松。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心理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可以使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提高。
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孩子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没有耐心,这种类型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呢?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妈妈讲述:孩子自控能力差
儿子5岁多了,自控能力很差,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定性,难以坚持下来。老师也反映,在和小朋友们活动时,儿子经常出现违规行为;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经常与旁边的小朋友讲话或摆弄自己带来的小玩具,有时甚至会从椅子上跑出来;吃饭时经常边吃边讲,还会擅自乱走乱跑。老师表示很头疼,告诉我们后,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专家支招: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孩子讲述:自控能力差有原因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愿望,这其实同其生理发展有密切的关联。因为幼儿的神经纤维未完善,神经兴奋强于抑制。另外,幼儿 的自控力差还同其受教育的环境有关,如果周围成人经常溺爱他、迁就他,任其所为,那么孩子必然失去自控力。所以,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消极行为,大 多数并不是孩子的行为习惯,而是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时,孩子还没有掌握有效的交流手段,而采取自以为正确的方式。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仅会阻碍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也不利于他与小伙伴的友好相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呢?
1、“我”身心发展不成熟。
孩子由于年龄的特性,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于外界的刺激容易产生兴奋、难以抑制的情绪,抵制诱惑的能力差。这就是为什么家长能用一个新奇的玩具或 好吃的东西轻易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孩子认识能力有限,对是非分辨得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出现一些冲动、控制能力差的表现是正常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 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会逐渐增强。
2、父母对“我”溺爱的教养态度。
虽然孩子偶尔出现控制力差的表现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经常这样,家长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了。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成 为家庭的“中心”,全家人围着他团团转,要什么给什么,这就让孩子形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孩子做事只凭自己的喜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3、父母对“我”的影响。
孩子正处于模仿和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喜欢“有样学样”。请家长想一下:带孩子出去玩,堵车的时候,你是否表现出焦躁的情绪 和孩子游戏时,你是否常 常不耐烦 心情不好时,你是否常常发火并迁怒于孩子 你在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和情绪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父母缺乏自我控制力,孩子在这方面也会表现不 佳。
4、父母对“我”的忽视。
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太忙,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和管教,致使孩子从小缺乏亲子交流沟通,孩子难以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控制能力。
5、家庭成员对“我”教育方式不一致。
现在的家庭,很多是“四二一”的模式,那么多的成人围绕着一个孩子,况且,成人教育观念的不同,势必导致他们教育方式的差别,两代人教育观的差异,这也是原因之一。
爸妈可以这样做:
自我控制力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孩子以后的顺利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控制力强的孩子长大后能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困难,也不会因为情绪失控而与人发生冲突或做错事情。控制力弱的孩子则会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因此,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1、采用适当方式教育孩子。
四岁以后的孩子已经开始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了,爸爸妈妈可以采取说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从而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 做。如到了睡觉时间,孩子执意要吃自己喜欢的糖果,不给就不睡觉。家长如果采取强硬的态度,会适得其反,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如果 睡觉前吃了糖,就会有蛀牙,牙会很疼很疼,以后再有不能吃好吃的了。在诱惑面前,也许说理不能立刻见效果,但是让孩子明白事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真正的自 控来自于孩子的理解。家长只要坚持下去,孩子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故事、动画等方式教育孩子。
2、运用正确的处理技巧。
延迟满足。当孩子提出某种要求时,家长可以延迟满足他们的需要,等过一段时间再实现他的愿望。如家里要来客人了,妈妈做了很多美味的食物,孩子忍不 住要吃,妈妈就告诉孩子要等客人来了再吃,表现好的话可以奖励一小块巧克力。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或学会耐心,这是自我控制力形成的前提。
合理宣泄情绪。自我情绪的控制是自控能力的重要内容。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弱,难免会有发脾气的表现,父母不能压抑孩子情绪,要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宣 泄途径如运动、在纸上涂鸦、大喊等。只有这样,孩子的情绪才能得到有效疏导,更好地控制自己。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发掘更多的技巧对付孩子的不合理的 行为。
3、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孩子只有具备了规则意识,才能提高自控水平。家长可以现在生活常规方面着手,制定规则如按时起床、睡觉,不挑食等。家长要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孩子 就会逐步约束自己。除了生活常规,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孩子订立一些规矩并坚决执行。如带孩子逛商场前,给孩子明确说不能乱买东西。尽管如此,孩子可能还会乱 要,这时家长就要果断拒绝。孩子经过一次次失败的体验,自然不会胡乱要了。
4、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游戏中常常蕴含着规则,孩子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更容易形成自控能力。如妈妈可以和孩子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通过扮演“木头人”,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而产生自我控制的意识。
5、家长要做出自我控制的好榜样。
爸爸妈妈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现好的话,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如带孩子外出,遇到堵车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消磨时光,避免把焦躁情绪传染给孩子,让等待的过程变得有趣。想对孩子发火的时候,深呼吸并说:“我要冷静,不能发火。”这些言行都会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6、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只有经常与孩子沟通,你才会发现孩子道德品质方面是否发生了偏差 好的行为习惯是否有待于进一步养成 也只有与孩子经常性的沟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孩子从心底里感觉幸福,促成好的习惯的养成。
7、循序渐进,及时表扬。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爸爸妈妈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内心世 界,与孩子之间建起了绝对的信任,以便于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效地增强了父母的教育影响,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要给予耐心的说服教育,切忌一味 地训斥、压制。再有,对于孩子表现良好的自控行为,要给与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8、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
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良好自制力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自控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加“户外拓展训练”等活动,训练孩子坚强的意志。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而要理智的去爱孩子。
自我控制能力是孩子以后顺利学习和生活的必要素质,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已经成为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爸爸妈妈只要掌握了小窍门,就能加强孩子的自控能力,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
改善孩子自控力差的一些方法
对于学习,没有主动学习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差是最可怕的学习障碍。只有孩子自己喜欢学习,主动去学习,学习效率才会提升。
对于学习,没有主动学习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差是最可怕的学习障碍。只有孩子自己喜欢学习,主动去学习,学习效率才会提升。
那么,自我控制能力差有哪些表现呢?导致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孩子该如何进行改善呢?
一、自控力差的表现
在调查中,反映最多小男生,他们大多是小学2-6年级的男生。一位家长曾经苦恼地表示,儿子调皮,上课只能专注听课15分钟,这之后就开始乱动和影响其他学生,所以她带着孩子一起过来,希望找到儿子缺乏自控的原因及对策。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自控力差的孩子有这样一些特点:他们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的厌烦;他们胆大不避危 险,尤其在情 绪激动时,可出现不良行为,喜争吵打骂;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如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等。
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和说教,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容易激化矛盾。所以,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二、导致孩子自控能力差的四类原因
(一)是生理方面的原因
母亲怀孕、早产等不良因素可以导致孩子出现问题,例如剖腹产的孩子易出现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这会导致孩子有到处走动的需要,并且遇到障碍物会不自觉地撞上去。何况现在的剖腹产孩子越来越多,出现自控力不佳的状态也越多。
还有的孩子在早期缺少足够的锻炼,也会出现学习问题,例如身体活动能力不足,像有些孩子在适龄的时候不能较好的爬行,这样孩子双手写字速度很 慢,孩子可能 产生写作业拖拉,抄写速度不是很快。如空间知觉表现滞后,也会引起阅读和书写困难,同时也会导致行为问题,一些孩子不断地惹麻烦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 的身体位置与他人有关系。
因此,孩子需要活动,这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发展,也有助于智力的发展。体能好的孩子可能比体能差的同伴更自信,这也会影响他们与同伴互动的方式。 良好的反 应、平衡、力量和速度,能促使孩子参与社会互动,并得到同伴的认可。这比孩子在起步阶段,会识字、会背英语单词要有用得多。
(二)环境的影响
由 于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响,小孩都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卡通片。可是他们一进入学校,单调的课堂难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及兴趣,于是,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就出现 了。在目前教育模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建议在幼儿和儿童时期,家长少让孩子看电视,尤其是充满暴力的卡通片,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游戏和运动。
(三)个人性格和气质原因,引发的行为问题
每个孩子天生气质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急躁、有的孩子安静。脾气暴躁的孩子,常常行为不能自控。而这种情绪,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影响,如果父母脾气暴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
(四)不良教育方式的影响
例如暴力式的管教,或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或过于溺爱等,都会导致孩子自控力缺乏,意志力薄弱。
三、如何改变孩子自控能力差的情况
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指导孩子的行为。除了有“多动症”的孩子需要配合特定的训练外,对于自控力缺乏的孩子,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一)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的行为
不论是幼儿还是小学生,他们都能从父母对待他人的方式中学会怎样对待他人。父母要恰当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导 孩子在不压抑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不能通过发脾气 来表达感受。例如父母跟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在这其中,父母就教给孩子很多东西,孩子可以看到父母是如何表达沮丧、兴奋、悲伤和愉悦的。潜移默化中, 孩子渐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通过有效的交流,帮助孩子成长
父母友好而尊重地与孩子交流时,不仅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听话,还可帮助他们处理周围事物,帮助孩子解决冲突,让 他学习自控与合作。交流时,父母要注意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这样的鼓励会让孩子更加积极,也会让他感觉到家长的关注;也要及时纠正他们的缺点。
(三)通过训练,培养孩子的做事意志力
家长可让孩子学下棋、画画等,让孩子经过努力学会这些技能,在这其中锻炼他们注意的集中性和耐心。另外,家长 要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别人的交谈、 门外的声响,都会使孩子中断正在进行的事情。家长应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和障碍,督促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活动,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弱的原因分析和提高途径
曾看到过这么一个实验:研究者向低年级小朋友出示两种玩具:一辆大的救火车、一辆小的卡车,问小朋友:“你喜欢哪一辆?”小朋友用手指大的救火车,表示喜欢它。研究者进而告诉小朋友,老师要到屋子里面去工作,如果你要玩儿那辆大的救火车,就要等老师做完事回来后才能玩儿,如果你等不了,就按铃,老师听到铃声就回来,可是你就不能玩儿那辆大的救火车了,只能玩儿那辆小的卡车。(要求坚持15分钟)实验结果表明,老师刚走出2、3分钟,实验室里的小朋友开始骚动,有的马上按响了指挥铃,真正坚持15分钟的人数不多,表现出少年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这一特点。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相当普遍的,如随便发脾气,上课说话,无故招惹别人,说难听话,做事缺乏坚持性等,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已经成为当前儿童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它严重地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同伴关系和社会适应,影响其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一、 控制的定义:
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儿童的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情绪自控、行为自控和坚持性,这三者是自我控制的三大核心内容。
自控能力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属于非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事例说明,许多人的事业成就,往往主要的不是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而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们有着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我们知道,所谓非智力因素,除自控能力外,还包括理想、信念、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心理要素,它们是人的一个内在的、多功能的动力系统。如果这个动力系统是健全的、完善的,那么,它就可以产生不断的内在的力量,促使智力得以充分发挥,并提高活动的积极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反之,这个动力系统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有障碍的,诸如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茫然无追求,害怕困难,缺乏攀登知识高峰的勇气,缺乏争取胜利的信心和扭力等不良的心理素质,便会使一个人的智力难以正常发挥,人格也得不到健全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培养少年儿童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尤其是培养自控能力,是促使少年儿童在德智体诸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弱的原因分析:
低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从儿童自身来说,其特殊的生理特点、不同的气质类型和认知能力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特殊的生理特点。
不少研究者的研究证明,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着个体自我控制的形成和发展,大脑皮质抑制机能的成熟是儿童调节和控制自身的生理前提。如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还很不成熟,兴奋过程占优势,因而他们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冲动性,生气时就发怒、大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大脑皮质细胞也不断发展成熟,随着额叶等区域的成熟,儿童大脑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也渐渐趋于平衡,低年级儿童正处于这种生长发育期,各种不稳定因素导致学生自控能力较弱。
第二、不同的气质类型。
在心理学上,按照传统可以将人的气质主要划分为四类: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和多血质。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粘液质的人不灵活,内向,情绪兴奋性弱,反应速度缓慢;胆汁质则兴奋比抑制战果优势,外向,情绪兴奋性强,反应速度很快;抑郁质的人虽然兴奋性强,但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不灵活;多血质则兴奋性、灵活性、反应性都很强。不少研究发现,气质中的抑制性、冲动性、注意时间的长短等与儿童的自我控制表现水平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相对来说,粘液质的人最善于克制自己,自我控制能力强,而胆汁质的人则多冲动、好斗、易激动。因此,孩子不同的气质类型是影响其自我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儿童认知的发展。
儿童自我控制行为的出现,一个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有自我控制的意识,也就是儿童必须在认知上形成明确的观念,认识到应该自己管住自己。而儿童自我控制意识的形成是与其对制度、规则的清楚认知以及自身行为对自己及他人的影响的认知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在规则认知或行为后果认知的基础上,儿童出于对规则、制度的遵守,或者是为了避免由于自己行为对自己与他人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出现而抑制自己的冲动,抵制外界的诱惑,从而表现出自我控制的行为。因此认知的发展水平较低也是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弱的一大原因。
三、自控能力的提高途径:
自我控制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对于儿童良好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形成、积极同伴关系的建立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从各个方面要求和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水平。
首先,面对现实,因材施教。
自控能力是随着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具有鲜明的年龄特点,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学前儿童与小学生不同,小学生与中学生不同,小学生中低、中、高年级的学生也都各有特点。培养自控能力,必须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认识能力、不同认识水平和不同的实践经验循序渐进。对低年级孩子的培养,主要是注意在观念上打基础,并引导他们化知识为内在的信念和意志,懂得以观念统率行为。同时,要注意少年儿童的个性特点,即施教者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老师、父母教育孩子切忌高高在上或对立、顶撞。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无论是同胞兄弟妹妹,甚至是亲生子女,都各有各的特点,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他的心绪和所思所忆,也因时间、地点、环境,年龄而各异。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就要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各个方面,从而审慎地选择有利的教育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教育意图。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细心观察,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调节自己的教育手段,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从孩子实际出发,不放过每一个时机,严加训练,持之以恒,自控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增强起来。例如早起、锻炼、按时作业、有节制地花钱等等,都要明之以理,培养自觉,使孩子们能立下志愿,加强自控,注意训练,养成习惯,从而在习惯中形成优良的品质。
第二、培养移情,理解他人。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通过自我控制,发展自身的适宜行为,而避免不适宜行为的产生。因此,儿童的不自控行为常常会伴随着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包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儿童由于自我中心化倾向较强,他们往往更多地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行动,而很少考虑他人。因此作为孩子自已,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移情能力,提高自己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敏感性,学着站在他人角度,感受和理解自身行为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
第三、情绪自控,学会坚持。
我们知道,情绪自控、行为自控和坚持性是自我控制的三大组成部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发现,相对而言,在这三方面的发展中,行为自控的发展较快,而情绪自控和坚持性的发展较慢,尤其是其坚持性相对较差。孩子自我控制的这一发展特点是与其认知发展以及教育方式密切相关的,由于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性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性思维,因此他们对行为的感知往往先于对情绪的感知,再加上成人对孩子的行为更为关注,这方面的要求也更多一些,因此儿童的行为自控发展最快。针对这一发展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促进自己行为自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自已情绪自控的要求,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坚持性,如平时注意不随意乱发脾气,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坚持自如至终地做事,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等,以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各方面的平衡发展。
第四、学习良伴,抵制恶习。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和同伴交往的增多,同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儿童通过观察、模仿、认同等方式,向同伴进行着学习。良好的同伴常常能为儿童树立一个积极的行为榜样,促进其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而同伴不良的行为则在儿童周围形成消极的榜样,不利于其积极行为的培养。因此在同伴群体中,儿童必须善于区分,正确对待同伴的行为,要学习同伴积极、适宜、良好的行为模式,而不是盲目地认同或全盘接受。要善于观察,观察同伴的行为结果,通过其行为结果及他人的反馈来判断其行为的正确、适宜与否,不能只看行为本身。如有的同伴尽管很想去玩,但他还是先做完了老师交给的作业后再去玩,有的同伴一看到好玩的,就先去玩了,单纯从行为本身来看,后者比前者玩得更早、玩得更多,但从结果上,前者能按时地完成作业,而后者却会由于玩得兴起而忘了作业,最终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辩证地来看待同伴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同伴榜样的积极作用,防止同伴消极作用的影响。
第五,自我教育,树立信心。
人的一生中,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家庭教育比之学校教育则为时较长,教育机会亦更为经常。但所有这些,都属于外在的条件。我们说,高明的老师不仅教人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人会学,尤其是培养自控能力,不把被动的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一个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的质的飞跃。但这个飞跃并非一次性的,它有一个从低到高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自我教育可谓之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自动化机制。因此,我们认为激发自我教育的情志,是培养自控能力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自控能力弱的孩子往往不能专心听讲,不能耐心学习,粗心大意,连考试也不好好答卷。有的孩子很聪明,可是自控力差,上课做小动作,貌似听讲,实则神离,结果是一听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他们对学习多半不感兴趣。但是有的孩子擅长唱歌,有的擅长跳舞,他们在其他方面默默地发出了自己的光芒。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即使引导,多给这些孩子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起树立信心,提高其在班级同学中的威信。使其觉得自己也是很棒的,也是其他同伴学习的榜样。
另外,还要指出的是,自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是密切不可分的。正如当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两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执著地追求真、善、美达到人格完善的人。当然,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水平是有层次和阶梯的。我们提倡高标准的追求,同时注意脚下的层次和阶梯,主张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
因此,自控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终身用力,特别要在行动上下真工夫。认识到应该做的,就要排除一切干扰,一定做到、做好,本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在本事上磨练,养成习惯。一个人若能从小到大,在各年龄段具备相应的自控能力,他就可以一辈子受用无穷,事业成功就有了坚实的柱石。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粘液质适合的职业有哪些?】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