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数字鸿沟现象日益凸显。其中,代际差异是数字鸿沟的重要表现形式,即老年群体和青年群体在信息科技接受程度、使用频率和知识掌握上存在巨大差距。在接入端,无论是使用非移动网络的比例还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比例,老年人均明显低于年轻人。截至2020年3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7%,老年网民普及率为23.7%,不及年轻网民(73.0%)的1/3(根据2019年末我国人口总量和构成进行估算)。同样,我国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使用手机上网,但每5个老年人中才有1个人使用移动互联网。
在使用端,由于存在数字技能短板,老年人在搜索引擎、APP安装、微信使用等方面的比例明显低于年轻人。其中,老年人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为4.4%,不足非老年网民(27.4%)的1/6;老年人人均手机APP数量为37个,仅为20—29岁年轻网民(人均手机APP数量为84个)的44.0%;老年人使用微信的比例为26.2%,不到非老年用户(88.9%)的1/3。
当前,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像支付难、扫码难等问题时有发生。对此,你怎么看。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飞速推进的智能化服务也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帮助老年人进入智能圈,真正实现智能化时代,一个也不能少的理念。
老年人面对机器挂号手足无措,只能嗫喏求助旁人,疫情期间,因为不会操作健康码被挡在交通工具外而潸然泪下等等类似场面,多次见诸网络、报端。而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其中,6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仅占10.3%。这就意味着相当数量的老年人还没有触网。
老年人所面临的数字鸿沟,给老年生活带来不便,造成新的社会排斥和不平等。比如,老年人更容易成为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在进行网络问政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老年人集体失声的现象;未来,如果医院都需要通过软件进行预约,那么老年人看病可能变得很困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让老年人在我们这个社会生活地更舒服,缩窄数字鸿沟,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社会的温度。
造成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主要愿意在于:
一是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弱,受教育程度有限,影响其对现代科技的使用和操作。二是亲友互助和社会支持不足导致老年人难以融入信息社会。三是现代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青年人,许多产品设计对老年人而并不适用。
第一,响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比如现有的出行方式可以既有手机通道也有传统通道,供老年人多元选择、服务场所不能完全智能化,需要保留人工服务,以备需要。
第二,多方给予帮助,形成全社会帮忙的氛围。例如从老年人熟悉的电视媒体入手,播放寓教于乐的内容;社区组织专门的、长期的、不间断的培训活动;老年大学可以开设智能设备学习班。同时家中子女也应担负起反哺的责任,多一份耐心。
第三,技术破解数字鸿沟。引导企业生产更多适应老年人智能化的产品。拓展和深化智慧养老服务,用科技让老年人的生活更简单、更幸福。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公考面试题:破除“数字鸿沟”,助力老年幸福生活】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