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面试题:如何进行个性化表达

 2024-12-15 00:06:01  阅读 459  评论 0

摘要:所谓个性化表达就是能够把相同的内容通过与其他人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个性化表达并不是标新立异,为了个性而个性。而是在保证答题要点本身正确的基础上,将语言进行加工,或轻松幽默,或自然流畅,或文采奕然,让答题内容不再枯燥,能够吸引考官的兴趣。面试并不仅仅只是答题

所谓个性化表达就是能够把相同的内容通过与其他人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个性化表达并不是标新立异,为了个性而个性。而是在保证答题要点本身正确的基础上,将语言进行加工,或轻松幽默,或自然流畅,或文采奕然,让答题内容不再枯燥,能够吸引考官的兴趣。面试并不仅仅只是答题,答题是手段,而透过答题反应出考生的性格、能力、心态才是本质。而个性化表达正是通过与自己性格特征以及语言习惯相结合的方式将题目的答题要点说出来,体现的是自己对于题目的深度思考,以及作为年轻人良好的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做到个性化表达呢?首先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以情入题。在面试考场上,考生与考官也是有情感交流的,考生良好的情感表达 能使考官产生共鸣,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面试氛围。那么在答题时,就更需要这种情感的投入了。不管是什么题型,考生一定要融入到题目中,融入到角色中,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把题干中主体的那种责任感通过语言、眼神、真情充分展现出来,并传递给考官,让考官能够感受到考生的真诚,以情入题,用情感人,这是答好题的一个关键。

例如在作答对于张富清实际谈谈看法这类题目中,很多考生第一个念头就是按照答题思路首先概括话题,给出评价,所以呈现出答题的开头内容就是:张富清先生一生深藏功与名,他身上的品质和精神是非常崇高的,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学习也值得社会大力推广。甚至还有一些考生可能就只有一句话:我认为我们应该向张富清老先生学习。这样的答题也是给出了观点,做出了评价,表达了对张富清老先生的看法,但是难以说服自己,更难以让考官信服,听起来感觉就像是为了向他学习而学习。

公考面试题:如何进行个性化表达

其实通过人物品质这类题的考察,主要就是为了让我们通过谈一谈对于一些优秀楷模人物的认识,从而考察我们对于先进人物有没有看齐意识,对于崇高的精神有没有心怀敬意。如果连基本的尊重和崇拜都没有,又何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呢?所以,我们在答这道题时,可以尝试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体现出对英雄的尊崇。例如:看完张富清老先生的事迹,我感到久久不能自已。他在战争年代的大无畏精神和在和平年代的奉献精神都深深打动着我,他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军人,一个伟大的英雄。作为晚辈,我觉得我应该向他看齐,树立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楷模力量。

其次,我们还需要学会的是巧用排比。在作答名言警句的题目中,考生往往会采用例证法的方式对道理进行论证,通过举例子、讲故事来表达自己对于某个道理的理解。举例子本身是一项很好的答题方式,然而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考生往往会因为积累不足、语言积累不丰富等问题,最后导致举例子老套固化,与其他考生频繁撞车。这时候,其实不妨换个思路,善用理证法更能让我们的作答出彩。而在理证法的作答中,排比句的使用不仅可以加强气势,也可以让自己的诉说更加流畅,思维更加连贯。

在例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谈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过去的一年,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新的一年,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请谈谈你对‘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理解。中,我们如果可以通过排比句、排比段来谈出自己对于这两句话的感悟,不仅可以表达自己对于习总书记贺词的深入理解,也能够很好的确定感情基调,在考场上起到振奋人心的效果,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青春无悔的书写。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人的青春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才是用来回忆的。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对时间的礼赞,是对人生的尽责,是对青春的书写。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初心使命的鞭策。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分秒都承载人民的期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的生活向往,政府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一万年太久,我们必须只争朝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中国精神的传承。回顾过去,展望历史。过去的一年,脱贫攻坚、减税降费、药品降价......,成绩斐然的背后是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中国精神;新的一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补齐短板、贸易摩擦......,困难重重的道路需要百折不饶、永不服输的中国精神。

总之,表达能力是面试当中非常关键的能力之一,好的表达可以帮助我们锦上添花,但是却不能雪中送炭。因为面试的本质还是知识与能力的测查,如果没有知识内涵,即使表达能力再好,也难以答到问题的本质。所以,个性化的表达可以作为加分项考生们一定要好好掌握。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公考面试题:如何进行个性化表达】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577827.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1730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