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2024-12-14 23:54:01  阅读 352  评论 0

摘要:#一年级#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大量的类型题。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以下是 无 整

#一年级#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大量的类型题。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三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在认识“左右”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5、教学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本节课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学习,重视让学生亲身体验,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现场课程资源来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观察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

 1、首先,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情境,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的两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与右,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学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摆一摆”学具等。让学生在这些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辨别左右,加深对左边和右边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学生既感到亲切而又不觉得枯燥,乐与参与学习。

 3、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左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因此,除了认识和体验“左右”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并且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学法

 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应以活动为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基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准确判断的情况下,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找、做、摆、看、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认识。

 1、说。是从生活经验入手,说左右手分别能做哪些事,这是对左右的初步认识。

 2、找。是找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这是对左右的进一步了解。

 3、做。这是听口令做动手的小游戏。除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区别左与右。

 4、摆。通过摆学具,使学生把对左右的认识变成得心应手的知识。

 5、看。这是让学生观察由于他们的转动,右边事物的不同,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6、练。达到巩固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他们平时可喜欢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喜欢的'请举手。你知道你举的是哪一只手吗?(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左右(板书)

 (二)操作活动,认识左右

 1、亲身体验,初步感知左右

 (1)右手除了用来举手发言,还可以做什么?(拿筷子吃饭、拿笔写字……)左手呢?(吃饭时用左手拿碗……)

 (2)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脚……)

 2、小小游戏,进一步认识左右

 (1)动一动:张开你的左手摇一摇,张开你的右手摇一摇;伸出你的左手向左转一圈,伸出你的右手向右转一圈。

 (2)听口令做动作:左手摸摸左耳,右手摸摸右耳,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拍拍右肩,右手拍拍左肩……

 3、摆摆学具,辨别左右

 (1)动手摆:铅笔在最左边;小刀在最右边;文具盒在中间;橡皮在文具盒的左边,铅笔的右边;尺子在小刀的左边,文具盒的右边。

 (2)说一说: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3)打乱学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三)引导观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1)同桌同学面对面站着,观察左手和右手,你发现了什么?

 (2)转动方向,观察左边和右边的事物,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方向改变了,左边右边也改变了。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解决课本60页“找一找”。

 出示挂图:

 师: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这位小朋友想到小明家玩,可他只记得上楼左拐是小明家,小明住在几号房呢?

 (2)解决“练一练”第3题。

 A、师:停车场的管理员听说你们学会了新知识,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看看是什么吧。

 B、出示挂图:从右边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辆车。

 C、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解决“练一练”第5题。

 A、出示挂图:想一想,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B、小组讨论、交流

 C、到楼梯去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

 D、小结:我们不仅仅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边走,在马路上行走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五)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之前,经过了学前教育,有很多孩子在没有学习这一课之前,对于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对于100以内的数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的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独立的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对“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灵活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合作、学生合作的教法和学法。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四、教具和学具: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的选择上,尽量提供学生熟悉的素材,如红豆、铅笔、巧克力豆……这些材料作为学习的对象,学生既熟悉又新奇,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秉承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安排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A、激趣导入

 这个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一个师生互助的活动,老师和学生进行数数比赛,而且在数的过程中要用手势比划出所数的数,之所以要用手势进行配合,是考虑到对学生进行“手口一致”的训练。在数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口型和手势,如果学生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就两个两个的数,如果学生是两个两个的数,老师就五个五个的数,甚至十个十个的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我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B、操作探究

 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这个环节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1、第一次数、估数、初步感知100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他们熟悉的素材,红豆、巧克力豆,并合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

 (1)数出20粒红豆,让学生看一看,20粒红豆就是这么多,先感受20粒红豆的多少,在提出问题:

1、00粒有多少呢?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到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学生的数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建立。

 (2)让学生抓一把红豆,估计一下够不够100粒,如果不够,就再抓一把,直到认为够了为止。

 (3)验证结果,每组一个一个的数一数,看看哪一组估计的最准确。通过学生自主的数出100以内的各数,体会到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为脱离实物抽象数数做准备。

 (4)估一估,一袋巧克力豆大约有多少颗?通过这个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们估数能力,并进一步体会估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再次数,建立对计数单位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认识100

 虽然同样是数数,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提高了。刚好数出100,又要让人一眼看出是100。提出了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能用自己认为的方便、快捷的方法数数,并在操作中,发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

 3、第三次数,理解数的组成

 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知识,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实物数出35根小棒(铅笔),要求学生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一共有几个十?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2)脱离实物,强化训练。想一想,5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从57数到73,数到59时,强调上面提过的类似的问题。通过再次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小游戏。师生互说,学生互说的数数游戏和数的组成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小练习,用学的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用学的数说一句话,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促进了数感的培养。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各位老师: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减法。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减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减法”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减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减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减法。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加法的计算,因此他们对计算题并不是很陌生,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减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减法计算。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三、教材分析

 《减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二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激发兴趣,做好知识准备;

 在课程复习环节我出了3道题,分别是数数题(从1~5,从5~1)和按顺序填数以及5以内的分与合,通过口答,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5以内的减法作好准备。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掌握新知,训练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探究的能力。

 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减法,理解含义。

 这里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过手中的气球演示,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手里还剩下3个气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感受,然后全班交流。

 最后教师说明: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就是从4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列出算式:第二层次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摆小棒,先摆出4个小棒,然后拿走1个小棒,让小朋友数一数还剩下几个小棒,进一步建立减法的含义,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列出算式4-1=3,然后让同学们初步感受减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认识“-”号和“=”,正确读出算式。

 (二)感知减法的含义

 本环节有三个任务要完成:

一是减法含义的教授,二是减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三是减法算式中数字代表的意义。

 1、减法含义

 以一桌子上放着的5个小棒为实例研究,拿走2个还剩几个。我们用减法来计算。突出“分开”,运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减法含义。

 意图:鼓励学生对物体的发现,引导学生对减法算式中数字意义的理解。

 2、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先通过摆小棒来知道是5个以及分开的意思,然后写出5-2=3,写法是在讲授减法含义时作为板书。介绍“-”,把“分开”转化为简洁的数学语言,即减法算式读法。

 3、减法算式中数字的含义

 体会减法含义的同时,提问算式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

 预设:如果学生观察主题图时出现了多角度观察,就分别说说数字的含义;如果学生没有多角度观察,可以在说清一种数字含义后,适当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然后再说说数字含义。

 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数字的意义,即观察角度不同或主题图不同,尽管算式一样,

 但算式中数字代表的含义却大不相同。

 4、加法含义的巩固

 结合桌子上的5个圆片再次对减法加深认识按照小棒的实例再次对于减法意义加深理解,让学生会书写算式并能正确读出算式。这个环节中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实践,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的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思维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

 第二层次,深化练习,利用课本p27页的做一做进行深化联系,让学生真正掌握减法及其意义。

 (三)学生活动,巩固减法含义

 利用书上的“做一做”,以及学生自己举例来说明减法的计算以及它的意义

 (四)联系生活,丰富对减法的认识

 意图:拓展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既可以巩固减法含义,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数学教学过程怎么说课

△说教材△说教学程序△说教法、学法△说练习作业安排和板书设计数学说课是数学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其根本宗旨是为了追求数学课的优化。1.说教材。能制定较为完满的教学方案,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前提条件。这主要包括:

(1)介绍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课中教者首先要阐述所备、所上的数学课在整个的一节、一章乃至整个小学数学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课时教学内容。这是由数学教材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序列性所决定的。

(2)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习题”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和兴趣、习惯培养目标。

2.说教学程序。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认知规律,也是课堂教学是否优化的标准之一。数学说课中的教学程序有点近乎教案上的教学过程安排。在教案过程自己能清楚的可不必都写出来,而说课中不谈清楚,别人不一定都了解,详略、繁简不同;教案上重视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而说课介绍重视教学环节的次序和方式。备课只要备出是什么,说课不但要说是什么,还要说说为什么,让别人接受信服,内容构成不同。说教学程序,还得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不必直接照搬教案,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3.说教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这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比如,教学思路和策略上,可以选择目标教学的方法,尝试教学的方法,发现教学的方法,阅读自学的方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等;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选用题组呈现或一题多变的方法,投影、录音的方法,教具模型演示的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采取由实例列算式抽象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等。指导学法方面,有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有组织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的方法,有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安排学生操作、演示的方法等。叙述教法和学法,要注意坚持使教法学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不是为了翻花样,图形式花哨。

4.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犹如工业生产中的“产后服务”。说课就要谈谈是如何安排练习作业的,比如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从数量上适度适量,紧凑而可以完成等等。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板书要醒目突出,具有内在合理性,要让人体察到教学的“序”,这就有必要在说课中予以陈述。当然有些数学课的板书并不都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也可不必说。

小学数学说课怎样说教学过程

二、计算教学的一般教学过程

(一)牢固掌握有关计算的知识

小学阶段的计算知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数的认识。学会计算,首先要认识数,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等,明白这些数所表示的意义,头脑里要有数的概念,形成数感,这是计算所必需的最基础的知识。

2.运算法则。运算法则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的乘法法则,整数的除法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及分数的除法法则等。学生只有掌握运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运算顺序。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四则运算的顺序:当一级运算(加减)和二级运算(乘除)同时出现在一个式子中时,它们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的;同一级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掌握运算顺序,既是学生正确进行四则运算的需要,也是学生解决问题时列综合算式的需要。

4.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学生不仅要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还要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算得又准又快。

(二)先算理后算法

由于算理比较难懂,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算理的过程有些难,因此有些教师干脆不教算理,直接传授学生算法。比如教一个数除以分数时,有的教师直接就告诉学生“一个数除以分数就是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这样传授,学生也许能正确地计算,考得高分。但是,至于为什么要这样算,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这和先教算法,或者只教算法、不教算理的教学,是一种破坏性功利主义教学,那实际上不是教数学,而是在教一门计算程序,不是在培养学习探究才,而是在训练操作工,这与新课程的理念严重相背离。因此我们计算教学一定要先教算理,再教算法。

1.通过教具演示说明算理。

2.通过操作学具理解算理。

3.联系实际讲清算理。

4.展示思路弄清算理。

(三)加强口算,重视笔算,学会估算

1.加强口算训练。口算是学生学好计算的基础。

2.重视笔算。笔算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

(1)笔算的过程要明确;

(2)检查验算要自觉;

(3)书写格式要规范。

3.学会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要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1.围绕重点与难点进行练习。

2.围绕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对比练习。

3.要发挥计算题的思维价值。

4.形式要多样,引发学生兴趣。

(五)要认真审题,多思善想,准中求活

1.要认真审题。因为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粗心抄错题目或数据,所以要逐渐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2.多思善想,准中求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灵活地计算,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577730.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2024秒, 内存占用2.03 MB, 访问数据库28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