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地区近日开始有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保障民众生命健康安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0年12月3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指出,疫苗的基本属性是属于公共产品,肯定是为全民免费提供,这是一个大前提。
在中国,一些城市比如北京已有新冠疫苗接种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春节前,对涉及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等共9类重点人群以及其他应急保障人员,年龄应在18岁至59岁人群中开展紧急接种,实现应接尽接。疫苗获批上市后,组织全市其他人群有序预约接种。2021年1月中旬完成所有重点人群首针接种,2周到4周后完成第二针。
近日,中国新冠病毒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数据显示,疫苗保护率高达79.34%,可实现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的统一。下一步,国家将全面有序地推进免费接种工作,逐步构筑起全民免疫屏障。对此,你怎么看?
1.概括话题,表明态度。
中国疫苗的成功上市,极大增强了国人战胜疫情的信心,也为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意义重大。下一步,应严把质量关卡,加大科普力度,有序推进接种工作,扎实助推我国全民免疫屏障的构筑。
2.结合实际,分析中国新冠病毒疫苗上市的积极意义。
(1)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新冠病毒的袭击,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中国新冠病毒疫苗保护率高达79.34%,并且推行免费接种,在极大降低群众经济负担的同时,也能帮助其预防感染。
(2)有力回击西方的质疑抹黑。此前,部分西方媒体、专家戴着有色眼镜,质疑中国公司疫苗的安全性,并毫无根据地宣称中国疫苗可能无法按时按量供给。而如今,中国在疫苗研发和分配上积极作为,如期启动疫苗上市,还与多国签署了疫苗生产协议,通过出口疫苗原材料的方式,帮助一些国家自行生产疫苗。这一切都有力回击了西方的质疑抹黑,增加了我国在世界公共卫生和疫苗研制领域的话语权。
(3)提振全球战胜疫情的信心。在全球新冠疫苗极度紧缺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的统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对助力全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战胜疫情意义重大,也为疫后推进国际合作,尽早实现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注入了正能量。
3.分析当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不足。
(1)疫苗的持久性和保护效果有待观察。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疫苗,需要大规模接种之后的持续监测和相关研究,以积累更多的科学证据,评估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持久性。
(2)群众的认知度和配合度有待提升。新冠疫苗接种存在前提条件,对疫苗过敏者、患急性疾病者、正在发热者或妊娠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不可接种。但若群众对其缺乏全面认识,只为了预防被感染而盲目接种,会在接种后引发后遗症。
(3)疫苗的接种会使部分群众疏于防护。部分群众认为接种疫苗后能够百分百抵抗病毒,而不再采取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仍会面临感染风险。
4.提出解决办法。
(1)继续高效推进新冠疫苗的研发。通过科技创新、临床试验、市场反馈,不断降低疫苗接种的过敏率,提升防护效果,保证未来更多人用得上。
(2)做好接种工作的监管和排查。各地接种门诊应对接种群众进行身体状况的仔细排查,避免接种过后有其他的后遗症。
(3)加大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的宣传力度。向群众说明疫苗的接种条件、禁忌人群、不良反应等情况,并引导群众接种疫苗后依旧要采取配戴口罩、洗手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有效防护措施,以切实配合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公考面试题:中国新冠疫苗获批上市,逐步构筑全民免疫屏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