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考生将应变类题目答得拖拖拉拉的原因在于按部就班地罗列需要处理的事情,并用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一类的词语连接,虽说条理清晰但并不能体现紧急性。其根本原因在于,紧急事务处理往往并不是按部就班、一件事接一件事的处理,而是需要同时开展几项工作,快速处置所有问题。
考生往往试图或者习惯于自行处理所有事项,难免将处理事务的过程拖得非常漫长,难以在题干限定的条件下高质量的处理所有问题,这就必须要能够协调多方资源,集聚多方力量,协同处理问题。
单位推出一项惠民政策,需要线上申报、线下提交资料完成。一位老人来到你单位,声称此前不知道此事,自己也不懂电脑操作无法线上申报,你审核后发现他携带的资料也不齐全。而此时,距离该项政策办理截止时间仅剩半天。作为接待老人的工作人员,你该怎么办?
例题分析
1.急的体现:题目中有明确的条件指出了紧急性——仅剩半天,显然按部就班地处理问题是很难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解决问题的,必须多项事务同步处理,必要时请求他人帮助。
2.急的组成:题目中,既要解决线上申报的问题,又要补齐老人的资料,且补齐的手段必须具有多样性,才能确保按时完成工作,因此要合理分解工作任务,以便协同完成。
普通作答逻辑
以下是普通的作答逻辑,看看是否与自己初看题目时的想法一致:
1.安抚老人情绪;2.帮助老人进行线上申报;3.查看缺失资料是否可以容缺;4.不可容缺的部分请老人家人送过来;5.后续跟进收齐缺失资料;6.总结反思,加强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
这种作答方式的问题在于:
1、开篇就是安抚老人情绪,最后以总结反思结尾,非常常规,细腻有余高效不足,典型的套路化作答,不符合应急处突的能力要求。
2.各项任务陆续展开,拖拖拉拉,无法凸显紧急。
3.工作手段单一、单打独斗,未体现应急处置中对资源协调能力的要求。
高质量作答逻辑
高质量的应急处突,应抓住重点,协调力量,多管齐下,凸显一个急字。
1.求助同事,快速分工。立刻请同事为老人完成线上申报,我负责补齐材料,两项工作同时进行。
2.及时补齐资料。(1)迅速盘点缺失的材料,并联系老人家属将手头上的电子版或照片传送过来。
(2)无法电子传送的请家人迅速送到办事大厅,或者请跑腿送达。
3.根据工作程序申请容缺,快速解决当前问题。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公考面试题:应急应变题如何凸显一个“急”字?】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