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茶文化常识与川茶文化

 2024-12-13 22:15:01  阅读 655  评论 0

摘要:(一)茶叶分类1.绿茶绿茶,英文Green 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制作工艺: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代表: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峨

(一)茶叶分类

1.绿茶

绿茶,英文Green 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茶文化常识与川茶文化

制作工艺: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代表: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峨眉竹叶青、蒙顶茶、信阳毛尖等。

2.红茶

红茶,英文为Black 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

制作工艺: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

代表:祁门红茶(中国)、大吉岭红茶(印度)、乌巴(斯里兰卡)、阿萨姆红茶(印度)等。

3.乌龙茶

乌龙茶,英文Oolong Tea,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制作工艺: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

代表:大红袍、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东方美人、罗汉沉香等。

4.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制作工艺: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代表:白毫银针(茶中美女)、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5.黄茶

黄茶是中国特产。

制作工艺: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分氧化。

代表: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等;

黄小茶: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6.黑茶

黑茶,英文dark 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

制作工艺: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

代表:安化黑茶、蒲圻老青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泾渭茯茶等。

(二)论茶专著

1.《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艺的奠基人陆羽所著。

2.《茶录》

《茶录》,(宋)蔡襄作于宋皇佑年间,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全书分为两篇。《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

(三)中国名茶

1.中国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2.中国四大名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

二、川茶文化

(一)四川名茶

天府龙芽、叙府龙芽、川红工夫、宜宾早茶、竹叶青茶、峨眉雪芽、碧潭飘雪、蒙顶甘露、米仓山茶。

(二)四川产茶优势

1.历史悠久

四川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种植、制作、饮用茶叶的起源地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四川也是中国产茶大省,茶业与茶文化,既促进了经济增长,又改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2.区域优势

川茶主产区处在雪山和盆地交汇处,昼夜温差大,使川茶具备独特的甘烈香型。同时,川茶采摘比江浙产区提早30天,具备市场优势。

(三)川茶文化之茶盖碗

1.三件头

盖碗杯分为茶碗、茶盖、茶托3部分。因而也称三件头,相传为唐代四川节度使崔宁所发明。后来这种茶具在民间流传开来而后全国仿造。

2.托捧方法

左手托茶沿,右手拇指中指提起茶盖,在碗面、碗沿上轻轻拨动,发出声响,然后将茶盖半沉入水中,由里向外慢慢滑动,这时只见绿波翻涌,翠叶沉浮,幻影游动。

3.三吹三浪

饮茶时将茶碗送到嘴边,从茶碗与茶盖的缝隙中嗫茶,茶水于舌边、舌根回荡。如此分三次吞下,咕咕有声,此时口中是暗香飘动、芬芳乱窜。行家们称此招为三吹三浪。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茶文化常识与川茶文化】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562316.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603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