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要素主义教育见解独到精辟,追求对社会文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强调对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共同要素的继承和发扬,强调并注重教师在学生发展上的训练和主导作用;倡导接受式学习这些于今天追求多元发展、走出单一对立格局的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教育改革;要素主义;课程;教学;矛盾
1929年至1932年的经济危机带给美国教育的反省就是对以现代派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进步主义教育措施的指责。认为这种教育课程漫无目的、教师缺乏训练,方法与组织形式也放任自由,缺少纪律,是“讨厌的掉在油膏中的苍蝇 。I,是美国教育质量下降、传统社会文化不再的主要原因。于是为弥补进步主义教育的缺陷,教育中掀起了“返回基础”运动,新的教育思潮风起云涌,要素主义就是典型的一个。
一、要素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思想
1.实在论。实在论的中心思想是“独立性原则或主题”,认为宇宙万物是作为被人认识的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人体之外的实在,而不是存在于意识之中,但是认识的客体又是不能离开认识的主体而独立存在的。lI因此以它为依据,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使人的理想与智慧去认识和研究这种永恒的世界(实在),以构成人类的知识;人与社会的统一是建立在对社会的服务和服从的基础上的,教育也必须为了社会的发展而训练学生,并让他们记住宇宙(社会)中永恒的知识精华部分。
2.官能训练说和相同要素说的结合。“官能训练说”一直以来都在整个心理学界和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早期的官能心理学倡导用古代的语言、文法、数学等有价值的学科对儿童进行“形式训练”;后来桑代克等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新旧学习情境的迁移,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成份或者要素,从而确立了“相同要素说 ’1,发展到教育领域就表现为进步主义所倡导的“实质训练”科目的盛行。要素主义者们接受了进步主义的这种主张,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贝斯特)。
实际上,要素主义的教育理论不是某一种哲学理论在教育问题上的表述,也不是一种对教育的简单思辨型的阐述。其追求是:教育质量和社会文化发展。其口号是:要普及教育,注重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理智的训练,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在这个基础上要素主义教育者们确定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二、要素主义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1.要素主义的课程观:以“文化发展”和“共同要素”为核心课程理论基础,是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他们看来,课程的目标、教育的作用就要将传统的精神和精华继续传授给新的一代,人类的文化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所谓“文化的共同要素”主要包括共同思想、共同理解、共同准则以及共同精神,简言之,就是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应把“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标准,并强调在筛选教材内容时,要以“坚持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作为基本准则 。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强调学科课程。要素主义者认为要给学生提供分化了的有组织的经验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如果学校的课程给学生提供的是未经分化的经验或者知识,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分化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因此要素义者强调的依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他们倡导的是学术性学科,强调新三艺,即数学、科学、外语,还较为注重课程的逻辑体系和组织。
在课程的要求上,强调全国统一课程标准。在他们看来只有课程统一了,才会使人们学到共同的文化要素,而这些文化要素,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所必需的。
2.要素主义教学观:重视训练的作用,提倡接受式教学,加强心智训练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要素主义者提倡普及教育的观点,认为凡是文明程度高的民族都是教育受到重视、普及教育程度较高的民族,但是他们也认为不应该放弃严格的标准,认为美国教育出现质量下降就是因为他们“有意地采取了降低程度的轻便的政策”。因此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心智训练,增强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读、写、算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传授。
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基本作用不能忽视。要素主义教育派一致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认可,他们认为:“教师是精神(与物质相比较而言)遗产信赖的继承人,每一代人都接受并吸收了精神遗产才使人类不断向更高级水平进步。教师个人指导,可能是取得学习实质性进步的最基本因素。 ’在教学形式上不赞同设计教学和活动教学为主要形式,倡导接受式学习方式。他们认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应该仍然是教师向学生直接口头语言讲述的形式。
字数不限制的,先做真题集
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历年真题资料分享给你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RskZCmkZzgiDTKl_QYQig
提取码: kmcw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历年真题,为考生冲刺阶段复习提分指点迷津,做真题,做历年真题集,对照考纲查缺补漏,提高实战素养,制定做题策略,规划方向;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教育哲学》的论述题】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