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与能力考试中,感觉这一部分知识点的考查方式为选择题,因此考生能够理解记忆即可。本文主要介绍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主要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和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的现象除了常见的视觉适应,还有嗅觉、听觉、味觉、皮肤觉、温度觉等等,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刚吃麻辣烫时觉得辣,逐渐觉得不怎么辣等。
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其中痛觉是最难适应的,因为痛觉具有保护作用。
在该定义中关键词就是“持续作用”,即在题干中涉及“开始(刚刚)……,不久(逐渐)……”这样的说法时,属于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①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月明星稀,黑人牙白等。
②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如:冬天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感觉室外特别冷。
感觉对比是“多对一”的情况,即不管是同时还是继时,都会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刺激。在四种感受性变化规律中,只有感觉对比是有多个刺激物的,其他都只有一个。
(3)感觉后效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关键在于“停止后保留”,也就是说刺激没有了,感觉还在。如: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
(4)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①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失去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如:盲人的触觉很灵敏。
②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这是一种“一对多”的情况,即一种刺激多种感觉,如:红色令人感觉温暖,“红色”一种刺激引起视觉与温度觉两种感觉;甜甜的情话,“情话”一种刺激引起味觉和听觉两种感觉。
笔试和面试,都需要提前精心准备,资料打包给你,请查收。
《教资考试笔试、面试资料》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教师资格证的资源,包括历年真题、常见问题的解答思路、技巧等,面试押题,资料包,结构化课程等相关资源,需要的请自行获取,所有资源全部免费的,无其他广告信息,网盘资源也将定期更新,欢迎大家收藏!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La90c8rqX37TCj-t2b6rw
pwd=a467提取码:a467
资源列表:
-教师资料包大全
-结构化面试资料
-面试押题资料
-试讲、说课、答辩
教师资格证必背知识点: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藏息相辅等。
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3、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教师资格证怎么记忆】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