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校园欺凌行为
近几年校园欺凌行为引发热议,成为各类型考试的热门,不可排除在中小学教师结构化面试中也会成为命题方向,以此来考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否具备分析判断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中公教育将为广大考生就校园欺凌行为的相关知识做详细解读,以便考生在面试中涉及到此问题时能够准确把握,从容应对。
一、校园欺凌行为的不利影响及原因
1.不利影响
一是直接造成身体伤害;
二是影响了学业;
三是造成心理伤害;
四是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五是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2.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①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②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
(2)家庭因素。
①部分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②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③校园欺凌的施暴者或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是单亲,或是留守儿童,缺乏关怀、帮助、引导和管教。
(3)学校因素。学校重智轻德,法制教育不到位。
(4)社会因素。
①学校及家庭周边环境与人群的影响;②影视文学作品或网络游戏的误导。
二、如何解决校园欺凌行为
1.国家加大立法步伐,加强监管力度。
(1)国家立法机关,应尽快制订出保障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和遏制校园暴力伤害案件的发生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2)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中小学校安全事故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校园安全的监督管理责任机制,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驾护航。
2.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及校园安全管理。
(1)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
(2)加强法治教育。
(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4)健全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监督、管理机制。
3.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关爱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和成长环境。
(2)注重家风建设。注重孩子思想道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行为发生。
4.学生自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交往能力。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提升社交能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浅议校园欺凌行为】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