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情介绍
纺织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起源较早,成就巨大。在教师招聘考试中重点考查纺织业发展历程中的相关史实,也会和纺织业发展背后的经济政策和时代背景相结合进行考查,在此我们整理了相关题目,供大家练习。
二、典型例题
1.以下是唐朝十道的贡赋丝布织物表,由此分析,可知( )。
注:绢、绵、絁、襺、细属于丝织品;麻、纻属于麻织品;葛、蕉的纤维也可作纺织原料。
A.北方依然是主要的丝织生产地 B.南方的纺织品种不断增多
C.北方征收的实物税的数量更多 D.南方的麻纺技术更胜一筹
2.唐代少府监管理百工制作皇室器物,下辖染织署等5署,染织署又下辖25个作坊,包括织造丝绸的10个作坊,5个制带作坊,4个细线作坊和6个练染作坊。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官营纺织业( )。
A.代表当时最高技术水平 B.垄断全国市场
C.组织较完善且分工细致 D.产品种类多样
3.某同学偶得一段史料:初沦落崖州,元贞间附海舶归。闽广多种木棉,织纺为布,名曰吉贝……乃教以制造捍、弹、纺、织之具,既以便民矣。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士人竞相仿习,稍稍转售他方以牟利。该史料的出处最可能的是( )。
A.《唐会要》 B.《萍洲可谈》 C.《四民月令》 D.《同治上海县志》
4.麻曾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西方大机器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5.中国的纺织、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纺织工具 B.最初的纺织原料是麻和丝
C.西周时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D.棉布是唐代民众的主要衣料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丝织业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无论是在织作工艺还是产品的精度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以苏、杭、湖州等三吴地区最为发达。湖州尤以生丝的生产见长,时人称誉道:湖地宜蚕,新丝妙天下。苏杭均为丝织名城,其机户和织匠集中,生产规模大,品质好,花样多,新品、上品大都出于此地。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自古以来,江南地区的宁、苏、杭就是中国的丝绸生产中心。然而,在辛亥革命之后,江南丝织业的传统格局却发生了变化。江南丝织业相继引进手拉织机和电力织机,开始有手工丝织业向机器丝织业转化。1915年上海引入电机织绸之后,上海丝织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迅速超越传统的丝绸产地,成为近代丝织业的后起之秀。
——摘编自肖爱丽、杨小明《近代沪苏杭丝织业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三吴地区丝织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江南地区丝织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上海成为近代丝织业中心的因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唐朝北方各道的丝布织物主要是绢、绵布,而南方各道主要是麻、葛、纻等非丝织品种,这说明北方依然是主要的丝织生产地,A项正确;从表格可以看出唐朝北方各道的丝布织物主要是绢、绵布,而南方各道主要是麻、葛、纻等非丝织品种,不能体现南方的纺织品种不断增多,排除B项;表中只是反映了唐朝南北纺织品种类,不能得出北方征收的实物税的数量更多,排除C项;表中只是反映了唐朝南北纺织品种类,没有涉及技术的比较,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唐代的官营纺织业中有各大类机构分别负责纺织业中某一项工作,分工细致,统管于少府监,层层管理,组织较完善,C项正确;没有相关数据,我们得不出唐代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最高,排除A项;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在市场流通,不能说垄断全国市场,排除B项;材料强调生产分工细致严密,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D。解析:根据闽广多种木棉,织纺为布,名曰吉贝可知这段材料记载的是棉纺织技术,棉纺织技术出现于元代,所以该史料的出处最有可能是《同治上海县志》,D项正确;《唐会要》记载的是唐朝时期,排除A项;《萍洲可谈》记载的是宋代,排除B项;《四民月令》记载的是汉代,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朝棉花种植区域的扩大和棉纺织技术的进步使棉纺织品变得物美价廉,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使棉取代丝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A项正确;明朝时期西方工业化还没有开始,排除B项;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这与纺织原料变化无关,排除C项;丝绸造价高昂,不是当时民众的主要原料,明代丝织业的发展不是造成麻种植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纺织、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原始纺织工具,A项正确;最初的纺织原料是麻和葛,排除B项;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排除C项;棉布是明后期民众的主要衣料,排除D项。故选A项。
6.参考答案
(1)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处于水陆交通枢纽地位;江南政局的相对稳定;位于原材料生产地;丝织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与改进。
(2)变化:丝织业中心转移到上海;丝织业生产动力发生变化,由手工向机器的转化;生产方式的变化,更具有规模化。
因素:生产设备先进;生产原料供应较足;生产动力供给有保障;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较早接触西方先进的技术。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历史常见知识点“纺织业的发展”练习题】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