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情境创设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而学生在情境中学得开心、学得主动、学有收获越来越证实创设情境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教学情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
就一年级《找规律》这节课,我们可以设置如下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几道口算题好吗?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题:
1、0-3= 6+1= 12-5= 4+3= 9-2= 2+5= ……
老师分别请男同学→女同学→男同学→女同学……依次回答问题并排成一行,男同学答对的奖一个星星,女同学答对的奖一个笑脸。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哪些发现?
生1:我发现口算题是按一道减法算式一道加法算式出示的。
生2:老师是按男→女→男→女的顺序叫同学回答问题的。
生3:算式卡片是按橙色、蓝色、橙色、蓝色出示的。
生4:我们的奖品是按一个星星、一个笑脸、一个星星、一个笑脸发给的。
生5:算式的结果都是7。
师:如果我们继续做口算题,你能接着出题吗?……
师小结:像这样一组事物不断重复的出现都是有规律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规律。 ……
本节课中,老师利用几道简单的口算题目,溶合几种规律于其中:算式卡片的颜色、题目的类型、回答问题同学的排列、奖品形状的排列等。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从颜色、形状上找规律溶入情境创设中,关注情境创设的简约性、导向性、思考性、挑战性,为学生后续新知的探究活动做足了伏笔。教学呈现真实、扎实、务实的景观。
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课上,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只关注情境的趣味性,没有关注情境的简约性、导向性、思考性、挑战性。也有一些教师在设计情境时,显得过于牵强,让学生在问题中一头雾水,或者答非所问,不仅耽误了教学时间,还让学生失去兴趣。例如,《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应用到分数加法》一课,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设计了下面的活动:左边同学两手平托,右边同学把两本书放在左边同学的两只手上,可以怎样放?右边同学把书放好后,教师问:还可以怎样放?学生有的把两本书摞在一起,放在一只手上,有的搭在两只手上,看到学生没有理解老师的意图,老师继续解释活动的要求。我认为用手托书的方法很多,用来帮助学生理解交换律就显得过于牵强。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教师招聘面试技巧——情境创设】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