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是现在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史料教学如何运用,怎样选择史料,是一个难题。
一、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1.选择的材料要有针对性。选材料就像写论文的论据,要有说服力。材料很多,要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否则宁可不用。
2.选择的材料要照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
二、什么时候选择材料
历史教材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材料,因此我们选择材料时首先应该仔细研究书本提供的材料,然后根据历史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适时的加以补充。
教材一般限于篇幅的限制,叙述基本上是纲领式的。为了使学生对历史现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需要提供一些材料,同时也可改变传统的只靠教师讲授的方法,架构师生沟通的桥梁。
如高中必修2中对于北宋商业兴盛的内容,只有如下简单叙述: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店铺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开封城内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区,又有专业交易场所。林安城内酒楼、茶馆、瓦肆等错落有致。
③仅此数语,远不足以使学生对我国宋朝商品经济的飞跃性进步形成什么印象。如果通过补充一些材料,就可以看到这样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去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以东街北,赵十万宅,街南中山正店。„„又投东则旧曹门,街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又李生菜小儿药铺、仇防御药铺„„以东牛行街,下马刘家药铺,看牛楼酒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读完这些材料,东京城的盛况便跃然纸上,关于东京商业的繁荣也就无需更多的讲解。也可让学生观看《清明上河图》,对当时商业繁华的景象有更直观的感受,也更容易理解商业活动已经突破坊和市的界限。中公教育提供
三、如何使用材料
首先,逐句过关,讲清细节。材料运用中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才能进行进一步分析。尤其是一些古文材料,学生很难准确的理解。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例如,《八一宣言》(1935年)中一段: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兄弟阋于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它出自《左传》,阋墙,指在家里争吵。这时喻指国共两党的关系。像这样的问题,教学中不宜一带而过,而要细细讲清楚。又如:分析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时,我运用了这段材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然后提出问题:鬼子、和约、民冤不伸各指什么?结合当时背景,鬼子指帝国主义国家,和约指《马关条约》,民冤不伸指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相勾结,广大老百姓处境艰难。由此更容易理解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是纯粹的死记硬背书本的知识,有了理解的过程,记忆也会变得更容易些。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教招备考资料——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材料】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