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经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95%的人口。但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仍高达44.1%,并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仍将长期存在。
在此背景下,2019年9月16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宣布启动中国大病救助工程,中国大病救助工程以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为依托,通过政策指南、慈善项目汇总、在线救助三大功能,致力于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透明的大病社会救助生态圈。
中国大病救助工程将开展三大计划、六大行动。三大计划包括贫困地区联合救助计划、大病救助信息共享计划和救助服务全面提升计划。其中,贫困地区联合救助计划包括深度贫困地区大病患者救助行动和极重病联合救助行动。
目前,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66家慈善组织组建了大病救助联盟,仅2017年联盟成员机构就实施150个救助项目,救助超过11万人次,覆盖50余个病种,救助资金达17.81亿元,成为政府医疗保障体系外的重要补充和健康扶贫的重要力量。
命题预测
为了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宣布启动中国大病救助工程,致力于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透明的大病社会救助生态圈。对此,你怎么看?
解读
中国大病救助工程是指以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为依托,通过政策指南、慈善项目汇总、在线救助三大功能,致力于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透明的大病社会救助生态圈。该社会救助生态圈的建立是一项利民措举,给一些经过医保、民政救助、商业保险等报销后仍然负感觉担沉重的病患家庭,带来了一份解困的希望。
一直以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成为很多家庭的困扰,不要说那些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民,哪怕是大城市里的小康之家,也会因为疾病的折磨而坠入深渊。此次的救助工程则将靶向精准定位到这群人身上,聚焦到在现行制度体系救助下仍不能解困的贫困家庭患者身上,通过资金帮扶等手段减轻患者家庭的医疗经济负担,缓解家属的焦虑。
从救助的内容上来看,中国大病救助工程将实施大病救助信息共享计划,为贫困大病患者提供政策咨询,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发挥好大病救助平台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和慈善组织信息枢纽和聚合的作用,扩大大病救助工程影响力。与此同时,救助服务全面提升计划则推动了大病救助从单纯的资金救助向资金救助+救助服务的升级,鼓励为贫困大病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多方位的心理疏导服务,延展大病救助服务内容,加强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
由此可见,中国大病救助工程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步骤,也是建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的关键举措。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我们还应考虑会不会由于信息失真以及信息辨识困难,导致救助目标偏移,甚至是资源浪费。同时,救助过程中资金的运用是否公开透明等问题都是将要面临的难题。因此,如何将中国大病救助工程落实到位,还需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建立合理详细的资金评定标准。我们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病患的实际情况,对大病患者的医疗资金缺口进行合理评定,制定相应的救助标准,不使资金浪费。
第二、建立健全运行监督机制。救助必须公开透明运行,构建一个动态管理、可查询、可反馈的数据平台,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信息准确。
这个社会并不缺乏爱和信任,要想让爱心涌动、信任常驻,关键是要把好事做在明处,一切行动有遵循、有边界、有反馈。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公考面试题:让大病不再成大难】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