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的项目进展

 2024-12-12 05:27:01  阅读 322  评论 0

摘要:职教大学城自2009年底开工建设以来,核心区(教育片区)路网已基本拉通,水、电、气、通信等市政设施全部到位,部分绿化工程基本完成,已有两座桥梁竣工验收并实现通车。并且,于2011年7月实现职教大学城公交开通,教育片区格局基本形成。(一)完成了高屋建瓴的科学规划。经

职教大学城自2009年底开工建设以来,核心区(教育片区)路网已基本拉通,水、电、气、通信等市政设施全部到位,部分绿化工程基本完成,已有两座桥梁竣工验收并实现通车。并且,于2011年7月实现职教大学城公交开通,教育片区格局基本形成。

(一)完成了高屋建瓴的科学规划。经过7次调整,完成了职教大学城从“园”到“城”的整体控制性规划,勾勒了一个聚人、聚校、聚财,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职教大学城规划蓝图。实现从单一教育功能的职教园到多功能多元、形象独特并体现“两型”特色的职教城区,与株洲老城、云龙新城和周边的地区协调发展。

(二)集聚了一批优质的职业学院。已入城的7所院校——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湖南省商业技术学院都是国内、省内有较大影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各具特色的高职院校。其中,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工贸技师学院已于2011年9月基本建成并实现招生开学。另外,根据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署的《关于中国人寿项目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内容,确定保险职业学院和中国人寿企业大学(筹)也将落户职教大学城。

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的项目进展

(三)启动了一批综合配套服务项目。株洲市科技馆、株洲市图书馆、株洲市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湖南职教数字图书信息中心、湘菜文化园、职业教育高峰论坛、职业教育比武基地等职教相关配套项目都将落户株洲职教大学城。职教大学城综合配套服务项目商业步行街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教师公寓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力争2012年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并实现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除此之外,还启动了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龙母河(职教城段)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智慧广场及其三大单体建筑市图书馆、市科技馆、智慧大厦项目,力争2012年实现开工。

(四)确定了“两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新能源、信息化、“两型”指标体系编制等方面已形成研究成果。已建成两个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00吨的污水处理站并投入使用。“一卡通”项目在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成功启动。 (一)规划先行,园区方案科学合理

经过国内外知名院所设计、知名专家评审,已完成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控制性详规及先期入园院校(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商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修建性详规方案的编制与评审;完成了核心区公共服务设施块建筑设计方案招标工作;制定了《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城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园区共享资源建设意见。同时市政府为促进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城建设,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政策,包括给予一揽子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的决定,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

(二)保质保量,工程建设计日程功

院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强化领导,创新方法,攻坚克难,目前已保质保量地完成如下工作。

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10 KV、220 KV高压走廊搬迁,施工用水、电、路全部到位;完成规划一路、二路、四路沥青路面铺设;规划五路土方工程正在抓紧进行;规划四路桥正在进行桥面及附属工程施工,已具备通车条件;规划六路桥正在进行桩基础施工。

2.院校建设:工贸技师学院土方工程基本完成,共有6万m2建筑在建,其中电子电气楼已于10月19号封顶,一体化教学楼、学生公寓桩基础施工已基本完成,图书行政楼正在进行招标工作;有色职院共有11万m2建筑开始建设,其中1、2、3栋学生宿舍桩基础施工已基本完成,教学楼、培训楼、综合楼、食堂已完成招标工作,现已开始进场施工;湖南铁路科技职院土方施工正在抓紧进行,现已完成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招标工作。铁科院正在组织学生宿舍等6万m2等的建筑招标工作。

(三)步步为营,土地报批稳步推进

已批回土地:湖南铁路科技职院611.64亩、株洲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用地294.69亩、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新校区建设用地134.16亩、有色职院303.09亩、共享区西区261.26亩、商院219.69亩,共享区培训服务中心241.39亩,共计1806亩。

正在报批土地:园区共享设施建设工程实训工厂项目,占地面积141.47亩;共享区西区项目,占地面积261.26亩;教师新村一期项目,占地面积259.05亩;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735亩,共计1397亩。

(四)依法依规,征地拆迁全面启动

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目前共完成征地拆迁1800亩,完成征地拆迁投入3.6亿元。征地范围涉及云龙示范区学林办事处横石村、大丰村、太平桥村,龙头铺镇兴隆山村及石峰区井龙办事处井龙村。湖南化工学院及园区共享服务中心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面启动,征地总面积1400余亩,计划投入资金2.8亿元。为保障征地拆迁居民的正常生活,安置房建设也已同步全面开工。

(五)创新思路,招商融资成果喜人

目前,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共计到位资金6.1亿元。正在办理向工商银行贷款1.5亿元相关手续,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5亿元贷款、与中国五矿集团战略合作事宜正在洽谈。

可以相信,通过明智的抉择和不懈的努力,从园到城的跨越指日可待,让我们共同期待多元活力的知识城,独特宜人的魅力城,高效可行的低碳城。 根据职教大学城建设进程:

至2013年底,职教大学城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基本建成教育主导片区,并形成南部服务片区的城市级商业中心与研发中心,届时,相关房地产项目也将投入运营。

至2015年底,职教大学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综合实力全面提升,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将基本形成集职业教育、培训、研发、餐饮、休闲、旅游、居住、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聚集6万常住人口的城市综合体。

至2020年,职教大学城进入成熟发展阶段。按照“城市名片、两型典范、发展引擎”的发展目标,实现职教大学城从单一教育功能的职教园区到功能多元、形象独特并体现“两型”特色的职教城区,努力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创新之都”,逐步奠定“北有天津、南有株洲”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真正形成多元活力的知识城、独特宜人的魅力城和高效可行的低碳城。

院校专业: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 “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梁、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5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 3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897人,硕士生15943人,博士生5061人,留学生1271人。学校现设132个本科专业,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9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止目前,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共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学校现有 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全校现有教职工 5847人,专任教师3319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8位发达国家院士,3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3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4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近300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 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3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紫卿书院致力于打造“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场。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2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苏大学子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700余人次,在全国“挑战杯”、奥运会等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屡屡折桂,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相关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学校实施 “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截至11月,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5项,其中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艺术学年度项目3项,位列全国第5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14项,全国第8位,连续三年位列全省首位;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4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列全国第11位。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第八届树兰医学奖1项,第三届“科学探索奖”1项;

2、021年度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1位、全国高校第14位;

2、3人次入选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2020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774篇,其中SCIE收录308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6位;授权知识产权1390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81项、国际专利授权29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高校。,学校按照 “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拥有来自全球的来华留学生千余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

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

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打造中国-东盟健康命运共同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2、019年,全球首家红十字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2、020年,学校获批建立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未来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 4586亩,建筑面积166万余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拥有丰富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225万余册。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2018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2021-2022版)来源期刊。,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呼唤新作为。全体苏大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一所更有格局、更有情怀、更有作为的大学。

其他信息:

苏州大学,简称苏大,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苏州市,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入选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之一、“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同时也是国家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苏州大学的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改为苏州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和2012年并入苏州大学。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的项目进展】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537858.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1.6300秒, 内存占用2.01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