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招考弱化35岁年龄门槛,结果肯定是有报考资格的人增多,考试激烈程度越来越大,甚至仕途越来越难走。
我个人更好奇的,是35岁现象中这个35到底是怎么来的?后来我还看到一个资料,说有一个名叫赵红洲的科学家,早在1979年就提出“科学创造最佳年龄”。他对1500—1960年世界上1928项重大科学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人才的个体发展存在着最佳年龄规律。其中,杰出科学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最佳年龄是在25到45岁,平均下来,不就是35吗?
另外,他还调查说,20世纪杰出科学家的成名年龄、最佳峰值年龄分别为33岁、37岁,平均下来,也是35。科技人才是这样,估计有人受到启发,觉得其他人才或者一般劳动者也是这样。
35岁现象有没有科学道理,仁者见仁,比如,《成年人的大脑》这本书里就说,其实中年人的大脑不比年轻人差,反而达到了一个持续的巅峰状态。人脑认知在20岁增长,到40岁左右到达顶峰,之后的20年没有太多变化,直到老年才下降。
我们不想讨论科学问题,因为所谓的职场35岁现象,它首先不是科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科学家说的是35岁是科学家发明创造的顶峰年龄,但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是普通人。35岁是统计学中最容易成功的年纪,不代表35岁以后就该被另眼相看。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今年,公务员考试有了一些变化。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近些年已有约10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这也意味着公务员省考中的“35岁门槛”正在被逐渐打破。
天津公务员招录公告
针对这一现象,广大网友纷纷表示支持和点赞。早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蒋胜男就提出建议,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当时该建议就在舆论场上引起热议。确实,35岁本来是一个人在事业征途上的黄金年龄,而公务员考试中的“35岁门槛”确实也让一些人失去了机会。
无论在什么年龄、什么岗位,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应该是人的能力和认真工作的态度。打破“35岁门槛”还有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作为一项重要的招录考试,公务员省考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可以引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有助于提高消除职场年龄歧视的速度和效率。
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招聘广告,往往划了条“35岁以下”的红线。许多人一旦迈入35岁门槛,就开始自己未来的职场生涯,“35岁门槛”成了一种社会现象,“35岁职场焦虑症”也渐有泛滥趋势。
事实上,2011年,我国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到了2019年,就已经提高到10.7年。在这个背景下,如果就业和招聘死守“35岁门槛”不变,只会加剧对就业活力的挤压,加剧社会的普遍焦虑。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人口红利来发展经济,必须构建更开放的就业观、年龄观,更好地满足全社会的人力资源需求。因此,“35岁门槛”确实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打破“35岁门槛”狭隘地理解为把“对年龄不再设限”,更不能错误地认为这是对中年群体的“特殊照顾”。重要的是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全方位的响应与联动,从整体上淡化社会的年龄歧视和年龄焦虑,优化人才评价体系。
公务员报考的年龄限制,对社会和企业的“年龄观”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今,公务员报考对年龄限制的松绑已经为全社会作出了表率作用,各行各业也应该逐渐淡化、抛弃“35岁门槛”的陈旧观念,对种种年龄要求进行优化调整。
无论如何,35岁并没有“老”,正是精力旺盛、干劲正足的年纪,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公务员考试为什么要设定35岁年龄门槛?】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