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据说泰山是古代名匠鲁班的弟子, 天资聪颖, 心灵手巧, 干活总是______, 但往往耽误了鲁班的事。于是惹恼了鲁班, 被撵出了“班门”。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巧夺天工 B.别出心裁
C.尽善尽美D.任劳任怨
2. 《拾穗者》本来描写的是农村夏收劳动的一个极其______的场面, 可是它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却远不是画家所能______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热闹 设想B.平凡 意料
C.火热 控制 D.忙碌 想像
3. 钧瓷以其古朴的______, 精湛的______, 复杂的配釉, 湖光山色、 云霞雾霭、 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 被列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造型 技术 B.外形 工艺
C.外形 技术 D.造型 工艺
4. 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时常拿起相机, 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去探寻城市中那些______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闻名遐迩 B.门庭冷落
C.鲜为人知 D.人迹罕至
5. 白话文、 英文、 德文并不一定代表______, 文言文也不一定代表______.在文言文的世界里, 我们可以发现太多批判的精神, 太多超越现代的观念, 太多先进的思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开放 守旧 B.现代 传统
C.现代 落后 D.高雅 庸俗
6. 忠实与通顺, 作为翻译的标准, 应该是统一的整体, 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与原意_____ 的文字, 不管多么通顺, 都称不上是翻译; 同样, 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谋而合 B.截然相反
C.如出一辙 D.大相径庭
7. 当体育界、 工业界和其他领域中的一些将他们的成功归因于一种高度的______意识时, 一个社会还是应该更好地为那些即将成为的年轻人灌输一种______的意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竞争 合作 B.大局 协作
C.协作 分工 D.危机 团队
8. 在一个如此欧洲化的地方, 欧盟宪法理所当然成为了当地的一个焦点话题。令人感到_____的是, 这里不是赞成的声音最响亮的地方, 而是反对者的天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遗憾 B.扫兴
C.惊奇 D.意外
9. 去世100 年后, 挪威最伟大的文学家______是易卜生。他给挪威民族带来的荣誉, 比别的任何挪威人都要多。然而, 这个人生前从不______自己是挪威人——他是他自己的祖国和上帝。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已经 知道 B.始终 认为
C.依然 承认 D.公认 希望
10. 美元贬值可以有效提高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打击其他国家对美出口能力。而促使美元贬值的有效手段就是推高市场的原油价格, 使人们对经济前景持______态度, ______美元下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悲观 带动 B.观望 遏制
C.怀疑 阻止 D.乐观 导致
11. 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 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 ______文化生产部门的自我生存能力, 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 又不能唯市场是从, 一味______市场低层次需求, 让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扩大 限制 B.维护 满足
C.提高 降低 D.增强 迎合
12. 人在知觉过程中, 不是______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 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 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 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被动 B.主观
C.积极 D.简单
13. 心理学家发现, 手势和话语在交流时具有同样的丰富性。手和嘴______表达着说话人的意思。人们听故事时, 如果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能够看见讲故事人的手势, 他们对故事理解的准确度要比______听到声音时增加 10%.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分别 单纯 B.共同 单纯
C.独立 单独 D.一致 单独
14. 法制要产生真正作用, 还有赖于权力体系内外均衡力量格局的培育。当具体法规的执行人面对足以______他的力量时, 他必须担心任何微小的违规与失误; 而当客观上不存在足以制衡他的力量时, 设计再精密的法规也可能被他任意______、 歪曲, 甚至视若无物。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约束 理解 B.约束 解释
C.监督 理解D.监督 解释
15.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民主建设的起点比较低,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受到几个条件的制约, 因此绝不是______的事情。
A.一朝一夕 B.操之过急
C.一蹴而就 D.轻而易举
16. 单位同事小姚在杭州大厦看中一件紫色貂皮大衣, 爱不释手, 但由于价格太贵, 不得不______, 可回来后念叨不已, 总想着什么时候再去了却这桩心事。
A.姗姗而返 B.怅然离去
C.打道回府 D.忍痛割爱
17. 生命是环境“逼出来”的, 因而生为环境的奴隶, 它最多只是“主动地”附属于环境。谁要考察一种生命形式, 不妨先去考察它寄身的环境, 否则就会对生命的“怪异”感到______.
A.震惊 B.疑惑
C.惊诧D.惊异
18.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要求我们的干部一定要当好人民的“公仆”, 否则就是对这一称号的______.
② 春节临近, 海峡两岸人民“三通”呼声越来越高, 然而台湾*却认为, 与大陆谈判的时机还不成熟。本来可以深入的新一轮谈判因此而______了。
③ 足球评论员黄健翔认为, 要想彻底解决中超联赛中执法不公的“黑哨问题”, 就必须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土壤。
A.污蔑 搁浅 铲除B.诬蔑 搁浅 根除
C.污蔑 搁置 根除D.诬蔑 搁置 铲除
19. 只要方向正确, 任何一点积极性都应当得到_____和支持。
A.尊重B.肯定
C.表彰D.重视
20.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财政机关不再把企业置于直接管理之下, 并不等于完全放弃对企业经营活动的______和______.
A.管理 限制 B.领导 控制
C.引导 控制 D.引导 制约
21. 利用合同进行犯罪是一种常见的______犯罪。
A.欺诈 B.讹诈
C.欺骗 D.诈骗
22. 由于他事先没有充分准备, 因而遇到意外情况时显得______.
A.焦躁不安 B.不知所措
C.束手束脚 D.灰心丧气
23. 一位年迈的老人带着孙子, ______ 在北京西客站前。眺望着这充满民族风格的宏伟建筑群, 嘴里不住地啧啧称赞。
A.屹立 B.伫立
C.矗立D.挺立
24. 潮州地区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既造就了一批有作为的弄潮儿, 也______了一些意志薄弱者。
A.暴露B.出现
C.清除D.淘汰
25. 对盗伐林木者要严肃查处, 如果姑息肇事者, 少数人得不到惩处, 就使 更多的人______, 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
A.以身试法, 肆无忌惮, 群起效尤
B.肆无忌惮, 以身试法, 群起效尤
C.肆无忌惮, 群起效尤, 以身试法
D.群起效尤, 以身试法, 肆无忌惮
26.《律师法》当年是在封闭情况下制定的, 因此要作修订, 以利于对中外律师的______一体保护。
A.权力B.权益
C.权利D.利益
27. 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江流域, 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______之一。考古发现______, 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 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表明 共存B.发祥地证明 并存
C.发源地证明 并存D.发祥地表明 共存
28. 目前, 以经济和科技领衔的全球化浪潮正迅猛地______整个地球村。
A.风靡B.席卷
C.覆盖D.平铺
29. 从禽流感到猪链球菌的危害, 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开化, ______了人民的知情权, 这已成为当今生活的常态。
孟子是孔子学说的______, 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
各种数据显示,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______ 状况不佳。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保证 直系 运作 B.保障 嫡系 运行
C.保护 直传 飞行 D.保证 嫡传 操作
30. 天山绵延几千里, 无论高山、 深谷, 无论草原、 森林, 无论溪流、 湖泊, 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处处有______的美景。
A.美丽 B.绮丽
C.艳丽D.绚丽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 从语意上看, 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别出心裁指独具一格、 与众不同; 尽善尽美指非常完美、 没有缺陷; 任劳任怨指不辞辛劳、 不怕埋怨。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意关系, 由第二句中的转折词“但”可知, 前后两句话是转折关系, 横线上应该填的词要既能体现“往往耽误了鲁班的事”, 又能体现前文的“天资聪颖”和“心灵手巧”。由此可以排除选项A、 C、 D, 因而选项B为正确答案。
2.B「解析」 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意关系, 由“本来”、 “可是”可以知道这两句话是转折关系, 平凡的事情产生了不平凡的效果, 第一个横线上应该填入艺术效果表现力不强的词,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A、 C、 D.
3.D 「解析」 本题涉及专业用语, 重点考查词语的搭配。第一个横线上和“古朴”相搭配的词只能是“造型”,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B和C; 同理, 第二个横线上与“精湛”相搭配的词既可以是“技术”, 也可以是“工艺”, 但与“钧瓷”相搭配的词只能是“工艺”, 由此可以排除A项。
4.C「解析」 首先, 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意关系, 由句中的“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可以知道横线上应该填表示这些古迹比较难找的词, 而“闻名遐迩”意义与此正好相反,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A; 其次, 从词义上来看, 门庭冷落, 指门口和庭院很冷清,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少。鲜为人知, 指很少有人知道。人迹罕至, 指人的足迹很少达到。根据语意, 选项C最恰当。
5.C「解析」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意关系, 由句中的转折词“并不”、 “也不”可以知道前两句话是转折关系, 两个横线上应该填意思相反的词, “开放”的反义词是“保守”,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A; 由材料后面“批判”、 “现代”、 “先进”等词可以知道文言文不落后, 但不一定很高雅, 由此可以排除D项; 同时根据生活常识, 语言无所谓传统不传统的问题,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B.
6.D「解析」 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搭配关系, 可以知道横线上应该填与“忠实”意思相反的词,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A和C; 材料后面又提到“译文词不达意”, 说明横线上词语表示的程度应该更深, 但深到什么程度呢?根据常识我们可以知道, 翻译应该不会和原文意思截然相反, 由此可以排除B项。
7.A「解析」 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意关系, 由“还是应该”可以知道材料的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横线上应该填入两个意思相反的词,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B、 C、 D, 因为只有“竞争”与“合作”互为反义词。
8.D「解析」 首先, 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意转折关系, 由第二句中的“这里不是赞成的声音最响亮的地方, 而是反对者的天下”可以知道横线上应该填和前句意思相反的词, 但材料中并没有表达作者感情的因素,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A和B; 其次根据语意, 惊奇是惊讶和奇怪的意思, 和前文中的“理所当然”搭配不当, 由此可以排除C项。
9.C「解析」 由第二句中的 “去世100 年后”可以知道第一个横线上应该填一个表示持续关系的词,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A和D; 根据生活常识, 易卜生显然知道自己是挪威人, 由此可以排除B项。
10.A「解析」 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意关系, 由句中的“促使美元贬值的有效手段就是推高市场的原油价格”可以知道第二个横线上应该填表示使美元贬值的词,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B和C; 根据句意关系和生活常识, 市场的原油价格上涨, 导致经济成本升高, 人们就会担心经济走向, 由此可以排除D项。
11.D「解析」 根据句意和词语搭配关系, 与“自我生存能力”相搭配的词不能是“扩大”和“维护”,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A和B; 同时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意关系, 从“又不能唯市场是从”可以推出文化产业应“迎合”而不是“降低市场低层次需求”, 由此可以排除C项。
12.A「解析」 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意关系, 分句形式上是并列关系, 但内容上是转折关系,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B和C; 由材料后面“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可以看出人在知觉过程中是主动的, 但并不一定很复杂, 由此可以排除D项。
13.B「解析」 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意关系, 由第一句“手势和话语在交流时具有同样的丰富性”可以知道第一个横线上应该填表示手势和语言协作关系的词,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A和C; 同时根据词语搭配关系, “一致”不能和“表达”相搭配, 由此可以排除D项。
14.B「解析」 根据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意关系, 第一个横线上应该填和后面出现的“制衡”相一致的词, 由此可以排除选项C和D; 同时根据词语搭配关系, “理解”只是一种心理活动, 而材料中的“歪曲”、 “视若无物”则为实际的行动, 和“法规”搭配时还是“解释”比较好一些, 由此可以排除A项。
15.C「解析」 从语意上看, 一朝一夕, 即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 指非常短的时间。操之过急, 比喻办事情过于急躁。一蹴而就, 即踏一步就成功,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 一下子就能完成。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很容易做。根据语境和语感, “一蹴而就”用在这里最合适。
16.B「解析」 从语意上看, 姗姗, 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怅然, 怅怅, 指不如意。打道回府, 封建时代官员外出或返回时, 先使差役在前面开路, 叫人回避。忍痛割爱, 指不情愿地把自己心爱的东西放弃掉。从材料文意可知, 由于貂皮大衣价格太贵, 小姚只能不如意地离去, 其他三项都不能体现其因得不到心爱之物而不如意的心情, 因而选项B用在此处最合适。
17.B「解析」 从语意上看, 震惊, 指大吃一惊。疑惑, 指心里不明白, 困惑。惊诧, 指惊讶诧异。惊异, 指惊奇诧异。材料意思为: 对生命的“怪异”感到奇怪疑惑。“震惊”用在此处程度较深; “惊诧”与“惊异”均无奇怪、 疑惑之意。综合考虑语境、 语意、 搭配几方面要求, 此处用“疑惑”最适合, 故正确答案为B.
18.A「解析」 从语意上看, 污蔑, 有两个义项, 一为诬蔑, 一为玷污。诬蔑, 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第一句话意为: 头顶人民“公仆”的帽子, 如不好好工作, 就是对人民“公仆”这一称号的玷污。而材料并无败坏别人名誉的意思, 因而此处用“污蔑”最合适, 由此排除选项B 、 D.搁浅, 比喻事情遭到阻碍, 不能进行。搁置, 指放下; 停止进行。两者本质区别在于: 搁浅是被动地停下, 搁置则为主动地停止。第二句话意为由于台湾*方面的阻碍使得谈判被迫停止, 可见新一轮谈判是被动而非主动地停止, 故此处选“搁浅”, 因而选项A为正确答案。
19.B「解析」 从语意上看, 尊重, 指重视并严肃对待。表彰, 指表扬(伟大功绩, 壮烈事迹等)。重视, 指认为人的德才优良或事物的作用重要而认真对待; 看重。这三个词的确切含义都与文意不符, 而且与“积极性”这一词搭配不当, 故排除选项A、 C、 D.
20.C「解析」 从语意上看, 限制, 指规定范围, 不许超过。“制约”一词意义涉及两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互为条件。这两个词的语意均不符合材料所要表达的意义, 由此可排除选项A、 D.引导, 表示指引; 诱导之意。领导, 指率领并引导。管理, 指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文中想要表达的是: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财政机关与企业间的关系为引导关系, 而不是领导关系, 因此“引导”一词比“管理”和“领导”更符合文意。
21.D「解析」 这道题从意义上来区分四个选项, 确有难度。但从常识上来讲, 只要有些法律常识的人都应知道, 刑法上有一个罪名叫合同诈骗罪, 由此可以快速选出答案。
22.B「解析」 不知所措, 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形容受窘或发急。根据句意, 由于事先准备不充分, 遇到意外情况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其他三个词均未包含“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意思, 故排除。
23.B「解析」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矗立, 指高耸地立着。伫立, 指长时间地站着。挺立, 指直立。从四个词的语意特征可看出: “屹立”、 “矗立”和“挺立”都用于形容建筑物或事物, 只有“伫立”用来形容人。空格处的词是用来形容“老人”的, 因而选项B为正确答案。
24.D「解析」 根据上下文一致和词语搭配关系, 可知横线上需要填的词语应与“造就”一词意义相对, 只有“淘汰”符合要求, 因而正确答案为D.
25.C「解析」 这道题重点考查词义的辨析以及词语的排列顺序。根据语意, 选项C的排列顺序更符合逻辑和因果关系。
26.B「解析」 权益, 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权利。由这一词的确切含义, 可知权益容易受到侵犯, 因而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同时, 从词语搭配来看, 与“保护”一词搭配最恰当的是“权益”一词。
27.C「解析」 从语意上看, 发祥, 有兴起、 发生之意。发源, 有起源之意。发源比发祥更强调第一次、 前所未有之意。在此用“发源地”更适合。证明, 指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表明, 表示清楚之意。可见“证明”比“表明”更注重通过可靠的证据来表明, 而材料正含有此意, 即通过考古发现的证据来表明。共存, 表示共同存在。并存, 表示同时存在。与“共存”相比, “并存”更强调时间上的同一性。本题恰要强调元谋人与蓝田人曾同时存在, 故正确答案为C.
28.B「解析」 从语意的搭配来看, “覆盖”和“平铺”不能被“迅猛”这一形容词修饰, 由此排除选项C 、 D.风靡, 草木随风而倒, 形容事物很风行。席卷, 比喻像席子一样把东西全都卷进去。可见, “风靡”强调事物流行, 而“席卷”则侧重表现速度之快。从语言文字角度来讲, 只有两个语意特征相似的词语才可以搭配, “席卷”和“迅猛”两词均有“速度快”这个语意特征, 因而此处“迅猛地席卷”相搭配更符合句意和语感习惯。
29.B「解析」 从语意上来看, 保障, 指保护(生命、 财产、 权利等), 使不受侵犯和破坏。第一句话中的“知情权”是人民的一项权利, 可与“权利”搭配的只有“保障”一词,由此可排除选项A、 C、 D.
30.B「解析」 绮丽, 形容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而美丽, 指使人看了产生快感的; 好看的意思。艳丽, 鲜艳美丽, 多用来形容色彩。绚丽, 形容灿烂美丽。就语意而言, 四个词仅有细微的差异, 即它们修饰的内容有所不同, 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天山的风景, 因而用“绮丽”更加贴切。
请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易经》为五经之首,是儒道乃至诸子百家学术思想共同的来源,也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思想。要真正认识中华文化,不可不了解《易经》。然而,易理艰深,读者每视为畏途,有志者或不得其门而入。怀师的《易经杂说》从“变易、简易、不易”和“理、象、数”这些基本法则入手,将《易经》知识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把有志学易者引入门径。《易经系传》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怀师在另一部易学讲稿《易经系传别讲》中,不仅对《易经》有更精辟的讲述,也透过对《易经系传》的分析,深入探明孔孟思想、儒家学说的文化源头。内容涉及自然哲理、人文精神、政治艺术以及身心修养之道。
怀师的儒学著作有5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以经解经。也就是将唐宋以后的批注推开,依靠熟读原文来理解儒家经典。因为在这些经典中,前文的意思往往在后面的语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释。只要前后篇章,贯而通之,就自然能理解经典作者原来的思想。《论语别裁》的写法基本上就是运用了这种以经解经的方式。
二是经史合参。也就是将儒家经典与相关的历史记载对照、比较、融会,来参究经典作者当时所表达的思想。如《论语别裁》以《论语》与春秋时代的史迹相融会,看到当时社会、政治的混乱面貌,以见孔子所开创和确立的文化精神之伟大。《孟子旁通》以《孟子》7篇本经结合战国时代相关历史资料,来说明孟子存心济世的精神所在。
三是旁征博引。怀师几乎在每一种著作中都以其渊博的知识,包罗诸子百家思想精华,融会中外古今学说于一炉,且往往能触类旁通,解答令历来名儒却步的难题。例如,《大学》中提及的“知、止、定、静、安、虑、得”七个修证层次,是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化学养的特色,也是儒家心传的修养功夫。虽然这“七证”对后世影响甚巨,但《大学》中并未具体说明如何实践。宋明以来的理学家囿于门户之见,而无法疏解清楚。怀师在《大学微言》中借用佛道两家学术来阐明“七证”功夫,因而超越前人的见解。
四是深入浅出。怀师讲课写书都喜欢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明白易懂,态度平易近人,语言机智幽默。例如,以往《易经》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玄妙、莫测高深的感觉。怀师的两本易学著作则以独特的妙悟胜解,把高深的易理说得人人能懂。通过怀师的讲解,读者会发现《易经》其实是一门很平易的学问。
五是贯通古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怀师儒学著作的最大特点。在他看来“四书”、“五经”都有超越时空的价值,但理解这些经典不能泥古不化,而要结合时代的变迁。在《论语别裁》和《大学微言》中,怀师不但每每联系今人今事帮助读者理解经典作者思想,而且经常比照现代世界文化潮流,指明自己民族、国家今后应该要走的路线和方向。因此,怀师的著作填平了古今文化隔阂的沟壑,成为当代中国人了解传统文化的桥梁。
全集的第二类是佛学著作。这部分著作所占数量最多,包括《禅海蠡测》等17种。佛教是对古代印度文化的一次系统总结和重大变革。它在汉代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文化相接触,经历了一个由冲突到融合的过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六朝以来的中国文化已是儒、佛、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了。因此,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对佛教的研究。
佛教在今天这个世界仍有其重要的存在价值。在当前这个时代,全人类都以现代化为社会目标。现代化虽带来了物质进步,但也造成了社会病态。现代化的基调是理性化,理性主义获得最有力的表现是科学和技术。根源于科学的技术实际上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性格。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称这种现代理性为“工具理性”,因为它只涉及达致具体目标的手段和工具的合理性,却根本无视生命的价值问题。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当代代表赫勃玛斯指出:“工具理性之高扬,导致科技意识之横决,已造成生命世界的殖民化。”在当今世界,人为追逐物质财富而忙碌,自己则迷失在忙碌之中。人们逐渐把自己异化成物,生命成为物的附属品。人们与自然疏离,与社会疏离,与家庭疏离,也与自己疏离,割断了与精神家园的古老联系。人们在表面上仍旧把幸福、成功或创造视作生活的目标,但实际上已没有目标。人们愈益被空虚、焦虑、烦躁、寂寞、孤独和绝望所煎熬,产生一种被美国社会学家彼德·勃格称为“心灵的飘泊”的感觉。因此,如何安顿人的心灵,对完美人生来说已越来越重要。
此时,人们猛回头才重新发现宗教对人生的意义。宗教,唯有宗教才可以满足人类超越自我,追求永恒、圆满、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理需求。这是一切宗教共同具备的功能。因此,人的宗教精神可能改变自己的存在形式,但它是不会消失的。西方基督宗教主张依靠上帝的拯救,实现这种超越。但“上帝万能”观念在现代理性精神冲击下已经崩溃。人们不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人类,上帝甚么都能做,甚么都可以做。用尼采的话说,就是“上帝死了”。人们可以放弃上帝这个“拯救者”的幻象,却不能没有宗教精神,放弃超越自我的精神需要。佛教没有这个“拯救者”概念的拖累。它教人自尊自信,依靠自己的力量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因此,佛教能够担负起安顿人心、提升人生价值的使命。这就是今天佛教由东向西,逐渐在全球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
怀师的17种佛学著作,大致可分成佛经释义、禅学、佛法修证等三部分。佛经释义包括《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圆觉经略说》、《金刚经说甚么》和《药师经的济世观》5种。由于以往流传的汉文佛经大多是唐代以前所译,文辞古奥,语意晦涩。何况时历千载,理解阐释,古今完全异趋。因此,一般读者皆感到佛经难读,常常望而生畏。然而,这些佛经一经怀师讲解,就变得明白易懂,为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喜闻乐见。怀师讲解佛经的特点是:揉合翻译和解释,一方面在保持原文字句意义的前提下,采用现代语言来述说大义;另一方面用现代事物理则来解释佛法精要。例如,怀师推荐《楞严经》为全部佛法纲要。这部经典有条理、有系统地概括了佛法的中心要义。不仅给利智者指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也为钝根者道尽修行证验方法与次序以及种种方便。古贤称:“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可见《楞严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怀师指出,《楞严经》从七处征心与八还辨见开始,逐层深入、条分缕析地讲明心物一元的原理。怀师在《楞严大义今释》中对此作了现代阐释,说明《楞严经》是如何从身心的实验去证明物理世界的原理,又如何从物理的范畴指出身心解脱实验的理论和方法。告诉我们:佛教所说的心物一元,不仅是一种思想理论,而且是基于人们实际心理情形,可加以实验证明的。因此,佛教确实有科学的证验和哲学的论据。
当然,佛经的难读不仅在于文字,许多佛经更因其内容博大精深,倘不能通达因明,善于分别法相,精思入神,并从真修实证入手,会之于心,实在很难窥其堂奥。例如,《楞伽经》被公认是最难读的佛经之一。苏子瞻曾言:“楞伽义趣幽眇,文字简古,读者或不能句,而况遗文以得其义,忘义以了心者乎。”怀师精研法相唯识,对《楞伽经》下过一番苦功,慎思明辨,严谨分析,归纳论据,融会于心。因此,他在《楞伽大义今释》中,为读者清晰地理出此经头绪:经中首先借大慧大士之口,提出108个人生思想哲学问题,但佛陀并没有一一作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心、说性、说相,对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分别加以辨析,然后引向形而上的第一义谛,指出一个心物实际的如来藏识作为总答,指示空有不异的事理,说明理论与修证的实际。可见《楞伽经》宗旨在于直指人生的身心性命,与宇宙万象的根本体性。经怀师一点拨,楞伽奥义昭然若揭。
怀师讲经不仅为读者理清脉络,而且往往点明重点,方便研读。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很大的一部佛经。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超越了一切宗教,又包含了一切宗教,不局限于佛教的范围。千余年来,无数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道,金刚经的奥秘何在?怀师在《金刚经说甚么》中指出:此经的重点在善护念,这是由凡夫到成道之路,圣人和凡夫同一个修持的方法。护甚么念?学佛就是证道,一切佛所证的,那个最高的境界叫涅盘。涅盘不是死亡,涅盘是圆满,不生也不死,不来也不去,永远是清净。怎样护念?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保持内心平静的这一念。纵然在动乱中,也在清净,如如不动。又如,《药师经》是一部通俗但并不易懂的佛经。怀师在《药师经的济世观》中点明:药师佛12大愿是此经重点,显示了救人济世的大乘精神之伟大。读者把握了这个重点再读《药师经》就容易读懂了。再如,《圆觉经》是一部指引众生如何修行成佛的了义经。此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答复12位菩萨所提的问题。这12位菩萨各有不同的表相,代表着12种修行法门。怀师在《圆觉经略说》中将如何明心见性,如何修止、修观和修禅那的重点一一提示清楚。怀师在讲解佛经时,常常列举大量的例子来说明道理。在《圆觉经略说》中,讲到见地、修证、行愿都详细举例说明。很多例子就是怀师自身的经历。在《药师经的济世观》中,怀师往往以亲生经历举例,融会经义来讲解,因而即使深入到极细微处,也使读者必能有所领悟。
怀师的禅学著作包括《禅海蠡测》、《禅与道概论》、《习禅录像》、《禅话》、《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等5种。当然,佛法修证部分的著作也大多与禅学有关,只为叙述方便而另列之。两宋以降,禅宗渐成佛教主流。天下佛徒称习禅者无计其数,佛寺号禅林者触目皆是。然大多数人对何为禅宗宗旨却浑然不知,有以枯坐不动为禅宗者,有以游戏文字为禅宗者。当今之世,像怀师这样通义理、有修持的禅者已绝无仅有。因此,如果只就这方面的成就而言,说南怀瑾是当代的禅学大师也是当之无愧的。
《禅海蠡测》是怀师最重要的禅学著作,不仅纪录了怀师毕生习禅的心得,也是一本禅宗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之作。怀师开宗明义地点明:禅宗以明心见性,洞达法性为宗旨。广征博引,直斥各种文字禅、知解禅和口头禅,直探禅宗的活水源头。怀师着重阐明了禅宗与教理、顿悟与渐悟的道理。佛法在中国大致有十宗之分途,禅宗以外各宗皆依教理(经、律、论)而言修证,唯有禅宗标榜“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后来禅宗之徒以为可以废弃教下经藏之学而悟道。其实,禅宗与教理的关系是“言其理则,佛说三藏十二分教,皆为所依。推其极致,则一字不立,扬眉瞬目,已是第二义事矣。”怀师指出:禅宗的古德,虽然不一定是先由学习教理而入禅,但大多数也都于悟前或悟后通晓义理,融会心宗。因此,习禅者不能忽视研习佛经,应当温故知新,融通诸说。
当初禅宗所以标榜“不立文字”,是希望摆脱教条,以独特的方法给陷入种种文字名相戏论中不能自拔的佛徒打开思想活路,进入一个充满自信和活力的世界。及至唐宋禅门活法已成死语,故诸家宗祖,不得不别标心法,如参话头、看公案、擎拳、棒喝等,以勘验学人,锤炼其知见。但后世习禅者舍本逐末,老死话下,永无出期。怀师有鉴于此,故不以话头为实法,不以棒喝为家风,回归禅宗活泼泼的本来面目。
禅宗自五祖弘忍门下有南北分途,南宗主顿悟,北宗主渐修。后世南宗风行天下,习禅者以为禅宗法门不需坐禅,只须于一机一境上骤然悟得,就可以得道了。怀师指出:“尽一大藏教,统诸修行法门,皆渐法耳。即禅宗祖师,于言下顿悟者,亦由熏修渐积而来。”因此,习禅者必须注重修定。至于是先修后悟、修悟同时,还是悟后起修,怀师认为:三说虽异,通途是一,根器各异,自知适应,不必争论高下。怀师的禅法不仅融合佛教显密之学,而且贯通儒、道各家之言,相较比量,会归一旨,别开生面。
《习禅录像》是怀师历年主持禅七的开示语录,及十方来学的修行报告。假此文字因缘,读者或可一睹真正的禅门风范。禅七用意在克期取证,以求明了生命之真谛,生死轮回之原因,进而超越生死。怀师参照禅密,采用唐宋方法,因众生习气烦恼各有不同,打破传统打七方法,嘻笑怒骂,因人施教。读者如能将此书与《禅海蠡测》结合起来读,对怀师的禅学思想与造诣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禅与道概论》的前半部叙禅宗宗旨与宗派源流,以及禅宗对中国文化之影响。《禅话》深入浅出地介绍历代禅门公案,堪称一部通俗禅宗史。《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则详述禅宗丛林制度的特点、起源和演变。这3种著作从不同方面介绍有关禅宗的知识。
佛法修证著作包括《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定慧初修》、《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禅观正脉研究》、《如何修证佛法》等5种。学佛不同于学习其它知识,不仅要研读佛学理论,而且必须亲身实践。见地、修证及行愿是学佛修行必须依持的纲要,且三者密不可分。怀师在《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中指出:行愿是修学一切佛法的基础。一个学佛者必须把信念建立在普贤菩萨般的大行大愿上,才能突破来自多生累劫的罪障恶业,成就菩提道果。他在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密义,公开了普贤行愿的修持法门。《如何修证佛法》是怀师最重要的著述之一,对学佛修证的实际步骤有精辟的讲解及具体的指引,对修持路上的迷惑、歧路以及不自觉的错误都一一纠正。《定慧初修》是怀师传授止观、修定、修慧的讲记,适合初学者。其中,《观无量寿佛经大义》着重介绍修净土法门的入门知识,阐述了净土与禅、唯识学的关系,消除修净土只是有口无心念佛号的误解。大乘必须以小乘作基础,小乘的修法是甚么?怀师在《禅观正脉研究》中,以《禅秘要法》作底本,教授白骨禅观修法。经过这个观法的修持,我们身体不净的本相就会如实呈现心中,有助破除身见,进而见到空性。《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是有关静坐修持最权威的著作。怀师在书中融合儒、释、道三家静坐的原理,吸取藏密气脉、明点诸法的知识,配合中西医学,评述古往今来各门各派修道者的修持经验,传授正确的修定方法,解答气脉反应变化的各种问题。怀师对佛法修持的传授于今是独步天下的。他不仅融合了佛教显密,儒释道三家,中西医学,宗教、哲学与科学等各方面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有数十年亲身修持成就的功夫。怀师的禅定功夫是经过科学鉴定的。台湾的铁路医院骨科主任周孝儒医师和中兴医院麻醉科主任张庆灼医师曾使用测试仪器,对怀师入定时的生理状态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他的心电图上呈现一条直线,不再有上下波幅。科学证明禅定境界的“气住脉停”确有其事。
此外,收入全集的怀师佛学著作还包括《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和《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两种。《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是一本简明的佛教史,从印度佛教起源,谈至佛法传入中国后的经过,以迄于当代世界各国的佛教现状,对了解佛教历史渊源提供了清晰的线索。《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介绍有关《易经》、中医、神仙丹道以及西藏密宗的原理,阐述密法真义,道破宗教神秘仪式之假象。诚如怀师所言:在人类文化中,神秘学自古相传至今,似宗教非宗教,似哲学非哲学,亦宗教、亦哲学。中国作为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是神秘学的策源地之一。以往神秘学因其神秘莫测而流行,人们往往牵强附会、妄引仙诀法要,甚至借此聚众敛财。倘能发扬科学精神,去伪存真,去芜存精,仍能从中发掘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全集的第三类是有关道家学术的著作,主要是《老子他说》和《中国道教发展史略述》2种。此外,前述《禅与道概论》、《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和《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等佛学著作中,也有部分篇章是谈道家学术的。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道家学术自老、列、庄诸子以下,“综罗百代,博大精微”。自两汉后,道家一变而集于道教,因其“综罗百代”之故而不免生“杂乱怪诞,支离破碎”之弊。因此,到了近代社会,学者往往把道家文化视为迷信,更有一班孤陋寡闻者臆断道教本身没有思想学术,只是对佛教的抄袭而已。怀师早年曾钻研道家学术,深得其中三昧,因此对道家文化颇为推崇。他曾说:在儒、佛、道三家中,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虽然佛家的大乘道也主张入世,普救众生,但出家修道的人本身还是偏重于出世;而且佛家的学问从心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儒家的学问,又以孔孟之学为归趋,则是偏重于入世的,虽然像《大学》、《中庸》亦有一部分出世思想,但到底是偏重入世,从伦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道家的学问,老庄之学就更妙了,可以入世,亦可以出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在个人的养生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行测词语表达经典试题 附答案解析上】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