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啊,不是相反的。
可是没有可比性,他们并不是从一个方向来说的。
普雷马克原理比较简单,先给你说这个怎么操作。
普雷马克(D·Premack,1965)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
这个原理太简单太简单,他就是说当孩子不喜欢做一件有益于他身心健康的事的时候,大人可以用“条件”来引导孩子做这件事。
比如说,孩子不喜欢做作业,但是他喜欢踢球。 那么你就对他说,做完了作业才可以去踢球。
再比如说,孩子不喜欢米饭,但是喜欢吃零食。 那么你就对他说,吃完了饭才允许吃零食。
(就是这么简单的原理,其实很多人都会的)
罗森塔尔效应就要特别一些。
他的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暗示”。
我给你说个他的故事, 又一次罗森塔尔去一个小学做了一个实验,他在花名册上随便选了几个学生的名字(是随机选的) ,然后他到了班上去报了这几个学生的名字,然后对着全班的学生(包括老师)说:我点的这几个名字的学生,他们的智商都比较高。
然后他就走了。
过了好几个月,他又到那个学校去,找到那几个随便点名字的学生,他发现,这几个学生的成绩和几个月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学生的智商其实并没有他说的那样,其实很普通,而且当时成绩也都很普通,但是从他“说了那个谎”之后,过了几个月这几个学生的成绩都提高的非常快。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人的这种心理机制叫期待。这些学生为什么会提高成绩呢? 其实原理也并不复杂。 当时他在班上报出这几个学生名字的时候,老师也在场,学生本人也在场。
从他走了之后,学生和老师们并不知道“他说了谎”,所以学生自己的心目中觉得自己的智商真的比别人高,所以潜移默化的就更认真学习了,(因为自尊和自信都提高了), 老师呢,也以为这几个学生的智商真的比较高,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对这几个学生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这两方面的改变,促使了老师对学生更加关注,学生自己也对自己更加注意。 老师和学生都自我心理暗示,这就是期待。
其实道理很简单。他要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呢,他想说的是,有时候权威者的一句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动机,特别的孩子的动机,积极向上、好好学习的动机。
这个鼓励最好是在无意中又权威者的口中发出的。
孩子们都是有积极向上的态度的,只是有些时候老师和家长根本没有注意,除了打击,还是打击,不注意方法。
以至于孩子感觉被放弃了,家长自己的心理也觉得孩子比较笨,这就导致了很多不该“笨”的人,但是“很笨”。
以上,希望你看的明白。
这两者其实最大的区别是,普雷马克原理实际上是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
罗森塔尔效应实际上是一种“认知机制”。
普雷马克(Premack)原理就是用来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强化物的一种方法,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但要注意,对一个学生有效的强化物可能对另一个学生不适合;如果过度使用强化物,强化物可能失去原有效力。 可以帮助年轻父母来应对这个常见的育儿问题。
普雷马克(D·Premack,1965)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普雷马克原理为什么叫祖母法则】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