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情分析:
在河南教师招聘考试中,案例分析题一般集中在7-20分,通常有1-2问,出题范围较广,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占比最大。其中,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认知过程、学习心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等章节考频最大,复杂度适中,常规知识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综合应用类(一题多个理论点可用)的题目和开放灵活类题目占比逐渐提升。在案例分析题的答题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答题的方法,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经典型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思路:
第一步,先看问题,明确题干问法,主要包括:明确题干有几问,需要分几问作答,结合问法判断能否确定要点范围。
第二步,分析材料,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出评析的理论要点,并对材料中行为,尤其是教师的行为做价值判定。
第三步,作答使用总分总的结构,具体参考下面例题中的作答思路。
二、考题演练
例题阅读案例完成问题。
李老师是一名班主任,小风是班上一个非常调皮的男孩,常与其他同学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上课时经常积极举手,但是废话连篇,影响周围其他同学听课,干扰老师上课让老师非常头痛。李老师多次找他谈话,肯定了他身上的优点,并希望他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我改进,做一名优秀的学生。但小风只是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李老师失去了耐心,给他爸爸打电话,并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的批评了他。
自那以后,小风脸上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也不举手回答问题了,课间也少了他的欢声笑语,于是李老师转换方法再次和他进行谈话,让他换个角度。想问题互相尊重,互相体谅,并对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的行为道歉,后来,小风不仅变得活跃,而且变得守纪律了,在学习方面成绩提高了不少、在月考时,语文和数学都打了很高的分数。
问题根据案例分析教师进行道德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
参考答案
李老师的做法合理运用了道德教育的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值得我们学习。(总述)
第一,李老师的做法符合疏导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原理+解释)作为教师,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案例中,李老师起初进行谈话无果,于是失去耐心进行批评,但是适得其反,后来再次面对小风的问题,多次找他谈话,引导他改变认知,从而改变了行为。(结合材料)
第二,李老师的做法符合知行统一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原理+解释)案例中,李老师对小风进行教育后,小风只是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后经过李老师的引导,小风变得守纪律,做到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结合材料)
第三,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原则)案例中,李老师在失去耐心的情况下和家长联系反馈问题,虽然意识与家长合作,但是没有进一步争取和家长的配合。作为教育者在德育进行中应该努力正确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结合材料)
第四,李老师的做法符合长善救失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原理+解释)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案例中李老师多次找小风谈话,肯定了他身上的优点并希望他在学校中能守各项规章制度,自我改进,做一名优秀的学生。(结合材料)
第五,李老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原理+解释)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进行针对性教育,案例中李老师做到了这一点。(结合材料)
综上所述,作为教育者要在德育中遵循德育原则,真正发挥德育的作用,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总结)
复杂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德育-德育原则-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河南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之德育原则篇】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