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地区的教师招聘笔试的考查中,有关于课程设计的相关考题一直都有出现,但是考查的频率并不高,题目的类型多以定义型的题目为主,那么下面我们就来通过相关例题,帮助大家进行初步的把握。
1.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特别强调( )。
A.教师对课堂的掌控 B.目标对课程的指导
C.学生对课堂的参与 D.专家对课程的评价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泰勒的目标模式。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一整套课程编制的过程,主张课程编制要考虑以下四个基本问题:“如何确定教育目标”“如何选择学习经验”“如何组织学习经验”“如何评价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可见,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是以目标为中心的,强调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
2.在讲述《故乡》九年级语文课时,王老师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小组合作完成查找本文作者的“籍贯、生平简历、个人成就”等几方面内容。上述案例中,杨老师的课程目标分类属于(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生成性目标取向
C.行为性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目标取向。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认为典型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可概括为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选项A,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它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的指导价值。选项B,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不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而是强调目标的适应性和生成性。选项C,行为目标取向是期待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导向、控制、激励与评价功能。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选项D,表现性目标指在教育情境中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表现,是生成性目标的进一步发展。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
题干中,王老师在讲授新课时,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小组合作完成查找本文作者的“籍贯、生平简历、个人成就”等几方面内容。即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知识,这属于生成性目标取向。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3.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文本的一般表现形式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材
E.课程设计
答案ABD。解析:课程设计的三层次,或课程内容的三个方面,或课程文本的一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C选项,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E选项,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系统化的活动。因此答案选择ABD。
4.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
答案×。解析: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且他本身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不仅影响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利用和积累,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还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教学与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学生本身成了特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学生并不是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故本题说法错误。
5.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及时性、参考性、预测性和操作性。( )
答案×。解析: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限性。即课程目标要同特定的教育阶段相联系,不是对所有教育阶段预期结果的笼统规定。第二,具体性。即课程目标要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第三,预测性。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结果是预期性的,不是实际的结果,是学生发展状态的理想性规划。第四,操作性。即课程目标是明确的,可以付诸实践,不是一般性的规划,与教育目的不同。因此本题表述错误。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课程设计相关考题汇总】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