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易错题(三)

 2024-12-11 11:27:01  阅读 247  评论 0

摘要:1.辨别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其知觉类型是(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错觉2.听音乐时,闭目倾听效果更好。因为负责视觉的枕叶抑制,引起负责听觉的颞叶兴奋。这是一种( )。A.同时正诱导 B.同时负诱导 C.相继正诱导 D.相继负诱导3.( )把记忆看成知觉的继续,认为

1.辨别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其知觉类型是( )。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错觉

2.听音乐时,闭目倾听效果更好。因为负责视觉的枕叶抑制,引起负责听觉的颞叶兴奋。这是一种( )。

教育心理学易错题(三)

A.同时正诱导 B.同时负诱导 C.相继正诱导 D.相继负诱导

3.( )把记忆看成知觉的继续,认为人们在知觉一个客体后,头脑中会残存着知觉过程的痕迹,叫记忆痕迹。

A.格式塔理论 B.反响回路说

C.定位说 D.记忆的化学分子说

4.下列对学习的阐释,体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是( )。

A.学习是经验与联想

B.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

C.学习是学习者意义的建构,是社会互动与协商

D.学习是寻求潜力的充分发挥

5.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定势 B.讲解 C.启发 D.迁移

6.学生初学文言文兴趣比较低,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随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兴趣。开始凭借兴趣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时学生的注意属于( )。

A.有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7.小徐骑车经过路口,突然窜出一个小孩,他急忙刹车。停车后,心怦怦乱跳,并出了一身冷汗,这时他才感到太可怕了。这种现象所支持的情绪理论是( )。

A.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B.坎农-巴德情绪理论

C.阿诺德评定-兴奋理论 D.沙赫特认知-评价理论

8.学生在参观访问或开展其他户外活动后写作文,尽管教师作了写作指导,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仍然像报流水账。这个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儿童缺乏( )。

A.生活经验 B.观察力 C.思维灵活性 D.写作策略

9.一个学生总是一遍遍地数课本或其他图书的人物数目或自己走过了多少台阶,判定这个学生可能有的心理问题是( )。

A.学习困难综合症 B.焦虑反应 C.厌学症 D.强迫症行为

10.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达到何种程度时,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

A.迁移 B.熟练 C.同化 D.泛化

11.指导学生使用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等正向的自我对话以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是( )。

A.全身松弛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法 D.改善认知法

12.浏览帖子时,如果看到前方核能预警,非战斗人员请迅速离开这样的提示,会停下下滑手势,犹豫要不要继续往下看。这属于( )。

A.逃避条件作用 B.非条件反射 C.回避条件作用 D.一级强化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问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2.答案A。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格式塔理论的记忆观点。格式塔理论把记忆看成知觉的继续,认为人们在知觉一个客体后,头脑中会残存着知觉过程的痕迹,叫做记忆痕迹,因此选A。

4.答案D。解析:人本主义者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有自我实现倾向。

5.答案D。解析: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必然影响问题解决。

6.答案D。解析:凭借兴趣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为有意后注意。

7.答案A。解析:詹姆士-兰格理论认为:刺激引发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生理状态上的改变,生理上的反应导致了情绪。

8.答案D。解析: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和户外活动,具备了写作的内容,但缺乏将内容围绕中心进行选择并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对头脑中的写作内容进行调控的,属于写作策略。

9.答案D。解析: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题干中学生的行为就是强迫症的表现。

10.答案A。解析: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的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11.答案D。解析:改善认知法是指通过改变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问题。

12.答案C。解析:看到提示后停下往下浏览的动作,避免看到会引起不适的内容,此时令人厌恶的刺激并未呈现,属于回避条件作用。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教育心理学易错题(三)】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527036.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0.0488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28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