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2024-12-11 11:15:01  阅读 397  评论 0

摘要:一、描述我国河流发源及景象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旨在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了湘江的流向是由南向北的。“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

一、描述我国河流发源及景象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旨在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描写了湘江的流向是由南向北的。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六首》)——“浙江”即指现在的钱塘江,八月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庐山桑落洲》)——体现了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现象,即河流的侵蚀与堆积作用。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李白《清溪行》)——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二、描述我国天气、气候的诗句

1.描写天气的诗句

(1)地形、地势对天气的影响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是说四川巴蜀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南枝向暖北枝寒, 一样春风有两般。”(刘元载《早梅》)——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山地阳坡的气温比同一高度的阴坡高。

“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明地势对气温的变化,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及乡村的影响不同。

(2)锋面对天气的影响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在每年6月至7月间,江淮地区因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梅雨天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国冬半年,北方地区受冷锋的影响,形成短时间内的降温、降雪的天气现象。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即暖锋对天气的影响。

2.描写气候的诗句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说明了纬度的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说明了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所形成的景象。

三、描述地理因素对植物影响的诗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是说红豆这种植物只生长在南方,北方没有。从而说明了热量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说明了季节性对植物的影响。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古谚语》) ——说明了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明了垂直地带性气候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四、描述生物界循环的诗句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 ——描写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描写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前半句描写降水过程,后半句描写地表径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描写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刷题练习

1、下列叙述与诗篇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在我国西部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说四川一带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难有联系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势越高,越适合种植桃花

D.“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说明人们可据需要自由搬迁

答案B。

解析:A项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只是在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A项错误;

B项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在说明四川一带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难有联系,B项正确;

C项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说明了气温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C项错误;

D项中“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体现了河流的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现象,即昔日的大江所流经之地,现在已经成为了“数家新住处”,D项错误。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526935.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2.2175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