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M.韦特海默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似动现象(Apparent movement)。他相继呈现一条垂直(a)和一条水平(b)的发亮线段(见图似动现象实验示意),改变两条线段呈现的时距,并测量对它们的知觉经验。结果发现,当两条线段的呈现的时距短于30毫秒时,人们看到a、b同时出现;当时距长于200毫秒时,看到a、b先后出现;当时距约为60毫秒时,看到线段从a向b运动。韦特海默说,当视网膜受到两条线段的刺激后,会引起皮层相应区域的兴奋。在适当的时空条件下,这两个兴奋回路之间发生融合,形成短路,因而得到运动的印象。
中文名
似动现象
外文名
Apparent movement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似动现象名词解释】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