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要讲的课。
2、写教案。要写什么呢?可以上网搜一下,大致包括标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教学方式、然后开始教学步骤(环节)设计啦!生手可以把讲义加上,准备充分才便自己上课很有连续性啊。
3、教学环节我觉得很重要。知识点谁都会,但讲得好的不多,讲得死板的一大堆人,所以你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教态要好。教学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听得下去,学得好是吧。
第一步:导入新课。开头语,你自己想啦,总不可能什么都不说就开始写标题上课,那好烦哦!
第二步:整体感知。就是对课文大体概况。
第三步:深入研读。这时就是细细分析知识点,好好讲课啦。
第四步:板书。这很重要哦!学生会抄的,他们也实在需要,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要简洁、重点地写好板书。整块黑板可分为主板和副板——主板写总体框架,副板写一些零碎的,可以随时擦掉的东西。语文是这样,但数学就不一定啦,因为要算数嘛,但条条框框,干净整齐是和重要的!对了,字体要工整,师范专业的人都要练习“三笔”的,其中就是粉笔字要好哦!
第五步:布置作业。这会让评委或听课的老师觉得你有始有终,对学生负责。
教案是老师在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材料,对教学进度和节奏的把控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白杨礼赞》教案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 方法 ,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 文章 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 说说 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
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
(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
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
(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
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
(象征的手法)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 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
(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教学 反思
本文写自1940年,茅盾曾经的文字多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角,此篇热情地歌颂了抗战中的士兵百姓。《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结合这段创作背景,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茅盾写作对象及写作风格的改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诗情,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3.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难点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逢佳节亲人相聚一堂,欢乐的气氛难得难忘。有一个人在九月九日 重阳节 的时候在他乡苦读。看着别人扶老携幼、开开心心地过节,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他是谁呢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感受千古佳作的无限魅力。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深入研读
◎理解首联独、异乡、为异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体会出作者孤独、无奈的情感。
◎理解颔联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诗中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
◎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四)巩固提高
王维的笔下,有着这样浓浓的乡思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呢
王维的《杂诗》中还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五)小结作业
小结: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作业:搜集王维的其他诗词,研读并赏析。
五、教学反思
本首诗歌,主要描写了王维的思乡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添加更多的吟诵、朗诵比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
《藤野先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 散文 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是对零散的散文语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观点更加鲜明的语言组织方式。)
◎朗读全文,独立思考,本文详写了几件事 分别是什么
(明确:改讲义、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送别)
◎同桌讨论,与藤野先生相关的是哪几件 另外两件如何归类
(明确:改讲义、送别是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间的互动,次两件是照应了标题《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线;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是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关,属于暗线。)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通读全文,学生独立思考:关于藤野先生,本文写了几件事 几件详写 几件略写
(明确: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
◎同桌讨论,改讲义这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A.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B.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
◎小组合作,探讨一下 其它 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送别——没有民族间的偏见;询问裹小脚——治学严谨,对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知识盲点非常感兴趣;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作为教师,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信仰,没有民族偏见;被当做扒手——不拘小节。)
◎独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工作中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没有民族偏见的教师。)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本文提现了作者怎样的爱国思想
(明确:体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以及设身处地思考如何唤醒中国人麻木思维的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对比阅读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分析一下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从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把握本文情感,须对鲁迅先生个人生平以及时代背景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可以预先留下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对此进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导入环节讨论。
第一步:读懂文章内容,确定体裁。一般会选择这些体裁考你。
记叙文:
1、六要素;
2、中心;
3、语言特色,如修辞、意味深长的语句等。
说明文:三要素: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诠释等),说明顺序(时间、空间、程序、逻辑顺序等)。
写景抒情散文:
1、写了什么景?2、抒发什么情感?3、语言特色怎样?
第二步:确定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记叙文:
1、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或景物的方法。
说明文: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方法
3、说明顺序
4、语言的准确性
写景抒情散文:
1、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目标不宜定多,因文而异,最多两个。)
第三步:制拟预习卡片
一、积累字词:易读错的、易写错的、不易理解的
二、作者、背景介绍
三、设计两个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四、赏析语言
五、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
第四步:结合语系卡片组织教学。
一、导入:作家导入;背景导入;歌曲导入;导入;诗歌导入……
二、整体感知:结合预习卡片进行。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
预祝你试讲成功!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初中语文教师怎样试讲效果更好?】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