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2024-12-10 08:51:02  阅读 882  评论 0

摘要: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选取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主要写了诗人艾青可爱的故乡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作家由此迸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深深的对敌人的憎恶之情,以及借用象征手法来借事物书法自己内心最真挚的爱国情感,以及对祖

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选取的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主要写了诗人艾青可爱的故乡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作家由此迸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深深的对敌人的憎恶之情,以及借用象征手法来借事物书法自己内心最真挚的爱国情感,以及对祖国大地的眷恋之情。中公教育为你们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首诗歌的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象征意义

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旋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的爱国主题,加深对爱国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诗句,从而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象征手法并且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谈话法导入。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比如我们之前学习的都德的《最后一课》等作品。而在旧中国,我们的土地饱受侵略,这样的过程中同样也演绎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又有多少眷恋的情节。今天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一起去感受那眷恋的情节。(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整体感知

1.补充介绍相应的创作背景,了解一定得历史知识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同学们补充介绍)

2.相信大家都回去预习了这首诗歌,结合刚才的历史介绍,都知道了这首诗歌里面包含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作者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听朗读音频)

3.指导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深沉、悲怆的感情基调,而且注意语速。

(三)深入研读

1.同学们找出诗歌中的意象。解释什么是意象。(自主阅读圈画)

明确:鸟、土地、河流、风、黎明(指名同学回答)

2.分析诗歌意象:

(1)鸟,象征着诗人自己。鸟儿虽然饱受磨难,但是依然在用尽全力去唱歌。就象征着诗人在乱火中依然抒发着对祖国的热爱。象征着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的礼赞。(老师作为代表先分析一个)

(2)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这一句。

(3)其余意象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然后小组代表分享,其余同学补充。

土地象征的中华民族的摇篮;河流风象征反抗精神;黎明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4)带着情感朗读这些诗句。

3.分析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话的内涵。

明确: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的献给了这片土地。

4.齐声朗读诗歌的最后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明确:升华这首诗歌的爱国情感和作者最真挚的内心感受。

(四)拓展延伸

读完这首诗歌,有什么想说的。面对现在的祖国,大家又有什么想要表达的。

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五)小结作业

小结:再次朗读诗歌,收束全文,情感升华。

作业:熟读成诵,读出感情。

改写这首诗歌,用繁荣的意象,下节课组织朗诵比赛和诗歌分享会。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整首诗歌的教学深刻的把握住了诗歌的特征。

充分的利用了朗读这个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在整体感知环节采用了听音频的方法,直接让同学们们感受诗歌的走向,并且进行了朗读指导;其次,在深入研读的环节,分析一处意象,就会朗读这句诗歌,在这样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把意象和情感的结合,最后小结的时候,也是在此带着情感朗读诗歌,升华情感。

另外,把握住诗歌的重要环节就是意象这个环节,将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进行讲解,学生能够明确整首诗歌的重难点,而且,我觉得作业更是一个对这个意象学习的升华,作业很新颖,让同学们改写诗歌,用繁荣的意象来描写,能够帮助同学们加深的意象的把握。

当然是个离不开情感的升华,最开始介绍的背景上,能够将整个情感奠定,再加上最开始就把情感铺垫完成,最后在升华总结,并且能够延伸出对现在的理解,也完成了整首诗歌的情感教学。

整体上完成的诗歌的教学目标的设定。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初中语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原文链接:https://www.yxiso.com/offcn/511086.html

发表评论:

关于我们
院校搜的目标不仅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更是成为每一位学子梦想实现的桥梁。我们相信,通过准确的信息与专业的指导,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迈向成功的未来。助力每一个梦想,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beimuxi@protonmail.com

Copyright © 2022 院校搜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BEIMUCMS 3.0.3

页面耗时2.3737秒, 内存占用1.98 MB, 访问数据库24次

陕ICP备14005772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