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代码即学校标识码,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可以起到参考作用,那陕西地区的大学2020年高考志愿代码是什么呢?大学生圆梦网为您整理陕西地区高校院校代码信息,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学校名称学校标识码主管部门所在地办学层次备注
西北大学10697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交通大学10698教育部西安市本科
西北工业大学10699工业和信息化部西安市本科
西安理工大学10700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0701教育部西安市本科
西安工业大学10702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0703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科技大学10704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石油大学10705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陕西科技大学10708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工程大学10709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长安大学10710教育部西安市本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0712教育部咸阳市本科
陕西中医药大学10716陕西省咸阳市本科
陕西师范大学10718教育部西安市本科
延安大学10719陕西省延安市本科
陕西理工大学10720陕西省汉中市本科
宝鸡文理学院10721陕西省宝鸡市本科
咸阳师范学院10722陕西省咸阳市本科
渭南师范学院10723陕西省渭南市本科
西安外国语大学10724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北政法大学10726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体育学院10727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音乐学院10728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美术学院10729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文理学院11080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榆林学院11395陕西省榆林市本科
商洛学院11396陕西省商洛市本科
安康学院11397陕西省安康市本科
西安培华学院11400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安财经大学11560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邮电大学11664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航空学院11736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医学院11840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西安欧亚学院12712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安外事学院12713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安翻译学院12714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京学院12715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安思源学院13121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13123陕西省教育厅咸阳市本科民办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13125陕西省教育厅咸阳市本科民办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13569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13677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13678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13679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13680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13681陕西省教育厅咸阳市本科民办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13682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13683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13685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13738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13894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14030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14034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14041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14042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本科民办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14390陕西省西安市本科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0828陕西省咸阳市专科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10966陕西省咸阳市专科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1826陕西省西安市专科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12510陕西省咸阳市专科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2827陕西省西安市专科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2828陕西省西安市专科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12829陕西省咸阳市专科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2830陕西省西安市专科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12831陕西省西安市专科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13122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专科民办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13124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专科民办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3566陕西省渭南市专科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13567陕西省宝鸡市专科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3568陕西省汉中市专科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3570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专科民办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13736陕西省咸阳市专科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13737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专科民办
西安健康工程职业学院13739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专科民办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13819陕西省西安市专科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13932陕西省西安市专科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3945陕西省西安市专科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13946陕西省咸阳市专科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13947陕西省西安市专科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13948陕西省商洛市专科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13949陕西省汉中市专科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13950陕西省延安市专科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13951陕西省渭南市专科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13952陕西省安康市专科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13953陕西省铜川市专科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14028陕西省西安市专科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14029陕西省西安市专科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14031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专科民办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4222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专科民办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14318陕西省榆林市专科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14488陕西省西安市专科
神木职业技术学院14650陕西省神木市专科
宝鸡三和职业学院14651陕西省教育厅宝鸡市专科民办
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50084陕西省宝鸡市专科
陕西师范大学代码是10718,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陕西师范大学简称陕西师大、陕师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创始成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院校,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创建于1944年,前身是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管理。
学校位于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占地面积2800亩,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长安校区从2000年开始建设,目前已成为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承担本科一、二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任务。长安校区现代开放、气势恢宏,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历史
1944年,创办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知名教育家郝耀东先生出任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1945年,建立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
1949年8月,根据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以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为基础,归并西北大学教育系,成立西北大学师范学院。
1952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学院开始在西安市南郊吴家坟村附近选址建校,是年年底已基本建设完全。
1954年,再次合并为西北大学师范学院。
1954年8月,西北大学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
1956年8月,陕西省政府在陕西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整合西安师范学院化学系和生物系,建立陕西师范学院
2017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语言文学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师资力量
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师198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5.6%,教师中有教授590余人,副教授810余人。专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级特聘教授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3个,陕西省“三秦学者”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三五”人才、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省级教学名师、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入选者61人,省科技新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省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计划入选者5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3月,学校下设21个二级学院、68个本科专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2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8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历史学、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物科学、心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心理学、新闻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物科学、体育教育、旅游管理、对外汉语、学前教育、播音主持艺术、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名牌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历史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心理学、物理学、教育技术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3月,有学校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农业农村部研发专业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18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1个,各类研究中心(所)60个。
2019年学校官网显示,近5年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5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3项,教育部项目149项。发表学术论文6224篇,117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共争取纵向科研项目127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延续资助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及参编学术著作166部,发表学术论文8118篇,6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授权专利1042项,其中发明专利836项,国外发明专利2项。
学术期刊
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学校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社是全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10家高校出版社之一;杂志社是由教育部主管的拥有系列教育类刊物的大型期刊社,共发行8种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专业期刊,其中7种刊物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09年考生报考陕西高校代码
10698西安交通大学
10697西北大学
10699西北工业大
10700西安理工大学
107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702西安工业大学
107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0704西安科技大学
10705西安石油大学
10705西安石油大学
10708陕西科技大学
10709西安工程大学
10710长安大学
107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716陕西中医学院
10718陕西师范大学
10719延安大学
10720陕西理工学院
10721宝鸡文理学院
10722咸阳师范学院
10723渭南师范学院
10724西安外国语大学
10726西北政法大学
10727西安体育学院
10728西安音乐学院
10729西安美术学院
10828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0966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11080西安文理学院
11395榆林学院
11396商洛学院
11397安康学院
11400西安培华学院
11400西安培华
11560西安财经学院
11560西安财经学院
11664西安邮电学院
11736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11826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11840西安医学院
12510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12712西安欧亚学院
12713西安外事学院
12714西安翻译学院
12715西京学院
12827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2828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2829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12830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2831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13121西安思源学院
13122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
13123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13124西安三资职业学院
13125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
13566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3567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13568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3569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13570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3677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13678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1367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13680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13681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13682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13683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1368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
13737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13738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13819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13894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13932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13945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3946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13947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13948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13949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13950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13951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13952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13953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14028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14029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14029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14030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14031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
14041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14042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14222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50083陕西航天职工大学
50989西安航空职工大学_
50990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职工工学院
51006西安铁路工程职工大学
51009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机电学院
51010陕西省建筑工程总公司职工大学
51025陕西教育学院
51373陕西工运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代码是1071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陕西中医药大学(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陕中大”,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是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北校区、南校区,总占地面积796675.3平方米。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并被确定为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
院系专业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3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开设27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教职员工5000余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104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83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00余名、兼职博士生导师43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黑龙江、浙江、辽宁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医大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等7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4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教师59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4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三五”人才2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百人计划”、“特支计划”人才15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5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2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20门。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
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检验技术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
省级级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医学检验,制药工程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陕西省一流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
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中医脑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内经学、中医康复学、中药化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文化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中医血液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
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制药、中医药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中医骨伤学科、中医学(中医养生学)
厅局级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方剂学、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骨伤学科、中医心病学科、中医脑病学、中医消化内科、针灸学、中医肿瘤学、中医康复学
科研机构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有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秦药特色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陕西省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2个陕西省重点研究室、13个陕西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与陕西省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医药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5至2020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行业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重点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7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3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4项,特等奖1项。
馆藏资源
2015年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藏书100余万册,各种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古籍4万余册,1000余种,其中珍善本300种,如明嘉靖仿宋刊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
校徽
设计整体色彩以绿色烘托,代表了蒸蒸日上的强大生命力;中心主体图案是一支有力的大手,寓意“支持、援助、服务、关爱”,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更是医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同时,他也隐含了一只和平鸽,既象征了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也喻示医学校校莘莘学子发奋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图案的“大手”上方托起的是银杏叶。
“大手”与银杏叶整体又蕴含了一个“Y”,是医、药、语言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其读音仍为“Yi”。
在本图案内圆的右下方,有一个黄颜色的飘带,整体构成一个大写“Q”,是陕西简称“秦”的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陕西中医药大学校徽体现了陕西中医药大学人团结、友爱和发奋向上,积极奉献的精神风貌。
校训
精诚仁朴
精诚:原取于唐代医家孙思邈名句“大医精诚”。“精”,指以精微之心,精勤不倦的学习和研究以学这门“至精至微”的学问;“诚”,愿为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和通过修养所达到的道德境界。指品德高尚,真实可信,不虚伪,不妄欺。孙思邈论述“大医”要修养“精”与“诚”两个方面。就是说,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也是高等院校在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工作中应该遵从的风尚。
仁朴:仁:“仁”为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核心内容。“仁者,爱人”,是要求个体“品德完美”的思想境界。“医乃仁术”是中国传统医学给医学下的定义。这种认识始于汉代,人们称医术为“仁术”,称医家为“仁义之士”。强调“仁”与“术”的统一。认识到,“仁”是医学的核心和特质,医学不但是“救人生命、活人性命”的技术,更强调医者要有一颗同情病人、真诚地为病人解除痛苦的“仁爱”之心,尊重生命,关爱病人,做到有“仁心仁术”兼备。可见,医乃仁术”是医术与医德的统一,是医学职业精神的写照。
“朴”,是指本然样态的原木。《庄子》云:“无刀斧之断者为之朴”。又指纯真而无华饰。这里是指返朴归真、朴实无华。
陕西中医药大学校训,包揽了师生员工在品德、行为、学识与才能方面的要求。主旨明确,内涵丰富,辞精义达。四字校训古今融通,既有历史感,又有现代感,既有内敛之力,又有外显之效。读之琅琅上口,思之回味无穷。且文理通用,雅俗共赏。专家学者不以为浅,市井百姓不以为深。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陕西地区高校院校代码信息,为您整理汇总】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