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的重要指示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在前两批遴选建设199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9〕8号)、《教育部关于2019—2021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9〕1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9号)等文件要求,经各地各高校申报、专家审议,教育部按相关工作程序确定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名单。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名单
序号 | 类别 | 所属学校 | 基地名称 |
1 | 数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 | 数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 | 数学 | 天津大学 | 求是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 | 数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陆家羲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 | 数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 | 数学 | 湘潭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 | 数学 | 兰州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 | 物理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 | 物理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0 | 物理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王大珩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1 | 物理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2 | 物理学 | 南京大学 | 大理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3 | 物理学 | 东南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4 | 物理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5 | 物理学 | 中南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6 | 物理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7 | 物理学 | 四川大学 | 明远学园——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8 | 力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钱令希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9 | 力学 | 同济大学 |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0 | 力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致远学院——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1 | 力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2 | 力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3 | 力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航天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4 | 化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5 | 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宏德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6 | 化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7 | 化学 | 天津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8 | 化学 | 同济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9 | 化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0 | 化学 | 郑州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1 | 化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2 | 化学 | 西北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3 | 生物科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生态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4 | 生物科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5 | 生物科学 | 天津大学 | 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6 | 生物科学 | 内蒙古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7 | 生物科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8 | 生物科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9 | 生物科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0 | 生物科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1 | 生物科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2 | 生物科学 | 中南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3 | 计算机科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4 | 计算机科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5 | 计算机科学 | 天津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6 | 计算机科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7 | 计算机科学 | 复旦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8 | 计算机科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9 | 计算机科学 | 东南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0 | 计算机科学 | 山东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1 | 计算机科学 | 湖南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2 | 计算机科学 | 中山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3 | 计算机科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4 | 计算机科学 | 重庆大学 | 曙光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5 | 天文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天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6 | 地理科学 | 武汉大学 | 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7 | 大气科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8 | 海洋科学 | 中山大学 | “ 深蓝 ” 海洋科学拔尖学生 培养基地 |
59 | 地球物理学 |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 地球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0 | 地质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1 | 心理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2 | 哲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3 | 哲学 | 东南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4 | 哲学 | 浙江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5 | 哲学 | 山东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6 | 哲学 | 中山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7 | 经济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8 | 经济学 | 清华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9 | 经济学 | 辽宁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0 | 经济学 | 吉林大学 | 理论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1 | 经济学 | 中山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2 | 经济学 | 西北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3 | 中国语言文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4 | 中国语言文学 | 北京语言大学 | “ 中文国际传播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5 | 中国语言文学 | 吉林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学生培养基地 |
76 | 中国语言文学 | 厦门大学 | “ 鼓浪文兴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7 | 中国语言文学 | 福建师范大学 | 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8 | 中国语言文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9 | 中国语言文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0 | 历史学 | 南京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1 | 历史学 | 浙江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2 | 历史学 | 厦门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傅衣凌班) |
83 | 历史学 | 山东大学 | “ 考古 +” 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4 | 历史学 | 武汉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5 | 历史学 | 四川大学 | 明远学园——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6 | 基础医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7 | 药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8 | 药学 | 浙江大学 | 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9 | 中药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时珍国药班) |
湘潭大学是重点一本。
湘潭大学是重点一本学校。湘潭大学简称“湘大”,位于湖南省湘潭市。
学校的专业主要有:经济学、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知识产权、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物理学、自动化、行政管理、英语、汉语言文学等。
最近,高校圈有两个重磅消息值得关注。其一是“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其二是“教育部官宣了2021年将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两者看似关系不大,是否有何种内在联系,不禁让人产生遐想。
四所非“双一流”高校2020年度“拔尖计划”
教育部公布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显示,共有49所高校的95个基地入选。至此,两批“拔尖计划”合计有60所高校、199个基地入选。
从2020年名单来看,入选基地数量最多的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均有6个),北京师范大学以5个的成绩排名第三。入选4个的高校共有6所,分别是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和武汉大学。入选3个、2个、1个的高校分别是3所、8所、29所。
在2020年的全部49所高校中,从学校建设类型来看,有45所为“双一流”高校,四所非“双一流”高校分别是东北财经大学、山西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
众所周知,整个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一共是137所,而两年“拔尖计划”仅有60所高校有基地入选,足见其遴选标准在“双一流”之上,也从侧面凸显了其含金量之高。
2021年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早在教育部官宣前,2021年将开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消息已为众人知晓,毕竟五年一个建设周期的动态调整建设原则,是“双一流”推出之时就已经明确了的。
虽说今年会启动新一轮“双一流 ”建设,但预计新名单与首轮名单不会有大的调整,原因是5年时间还难以对顶尖高校格局产生大的冲击。不过,既然是动态调整,那必然会“有上有下”,这也符合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
那么,哪些高校会就此入围名校方阵呢?一时间成了网络中热议的焦点话题。
“拔尖计划”释放利好信号
“拔尖计划”的设立旨在培养基础学科方面的人才,“双一流”中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目标的实现,同样对高校学科实力有很高要求。因此,能够入围“拔尖计划”的非“双一流”高校,可以视作在新一轮“双一流”遴选中收获了利好消息。
凭借经济学入围“拔尖计划”的东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为A档(前5%),统计学和工商管理也有A-(前10%)档实力。
山西大学的物理学虽然仅有B+评级,但冲刺“双一流”可以说是得到了多方支持。比如说山西省,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山西大学建设“双一流”;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两所物理学A+级别的顶尖名校,也在不同程度上援助山西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作为两所医药类高等学府,也有各自的优势特色学科。南医大的临床医学、沈阳药科大学的药理学和毒理学均已是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具有很好的建成世界一流学科的基础。
一言以蔽之,作为一所非“双一流”高校,能够入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足见其在相关领域的实力。而这势必也会成为新一轮“双一流”遴选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对于山西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在新一轮“双一流”中的前景,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beimuxi@protonmail.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